第58章 取字(2/2)

別看他昨日早朝以一敌眾,驳退一干台諫,但这些人中必然有心怀怨恨的,不得不防。

“下官省得。”杨义连忙答应,隨即犹豫道:“但若是有人贪得无厌……”

赵暘脑海中忽然闪过张尧佐的容貌,轻笑道:“交由开封府处理。”

没错,在他看来,新任知开封府事,十有八九就是张尧佐了。

倒不是他自视甚高,有十足把握能够说服官家,他只是知道內情——单看最近官家夜夜宿於张贵妃的寧华殿,他就断定官家无法拒绝张贵妃的恳求。

这也是他会答应替张尧佐说情的原因——顺水人情嘛。

“下官明白了。”杨义先是一愣,隨即若有所思。

隨后在杨义的带领下,赵暘於繁塔一带转了几圈,实际视察了当地环境,隨即便带著王中正等人又乘马车返回內城。

这一去一回,足足了他两个多时辰,以至於他回到垂拱殿时,天色已临近黄昏。

此时殿內,赵禎仍在忙碌於批阅各地的札子,一听赵暘前来便將其唤入,没好气道:“使唤朕做事的,你还是头一个。”

“我这不是为国举荐人才嘛。”赵暘一脸无辜道。

“哼。”赵禎轻哼一声,“朕已下詔临安转运使,两月內便知结果。”

“官家英明。”赵暘小小恭维了一句,转头看向修起居注的位子,意外发现今日当值的並非曾公亮,但也並非毋湜、杨伟等与他结怨较深的,而是知諫院王贄。

不得不说,这位真可谓是人才,劾奏之词滴水不漏,又善见风使舵,算是昨日早朝唯一一位得以全身而退的諫官,给赵暘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见赵暘转头看来,王贄虽出於自身职责並未出声行礼,但亦点头示意作为招呼。

赵暘亦点头示意作为回应。

儘管王贄也弹劾过他,但他也报復回去了,二人也算是两清了,鑑於目前朝中约二十名台諫他至少得罪一半,既然对方有意示好,他自然也没必要冷脸相待。

就在这时,赵禎忽然颇显突兀道:“赵暘,今日有人向朕举荐,荐张尧佐出任知开封府事一职,你觉得如何?”

不止殿內眾人一愣,赵暘也是一愣,隨即转头看向赵禎,笑容逐渐布满整张脸。

今日?我看是昨晚有人举荐吧?枕边举荐。

“谁?”赵暘不好怀疑地问道。

官家果然语塞,半晌后没好气斥道:“是朕问你还是你问朕?”

赵暘见好就收,挑挑眉道:“臣以为……或可,或不可。”

赵禎气乐了,语气莫名道:“你这是戏弄朕呢?”

“怎么会?”赵暘拱拱手道:“臣与张尧佐,其实也谈不上深交,不知他品性如何,才能如何,又如何能妄言他是否能胜任?是否任他为开封府事,最终还是要看官家的態度。”

赵禎面色稍霽,看著赵暘语气莫名道:“朕以为你会替他说两句好话,据朕所知,他不是还宴请过你么?”

“一顿酒宴岂能收买臣对官家的忠心?”赵暘故作慷慨激昂。

赵禎恨地牙痒痒,瞪了赵暘一眼暗示道:“朕和你说正事呢,莫要胡闹,你觉得他是否能胜任知开封府事一职?”

赵暘想了想道:“据臣所知,开封府体制完善,是否有人出任知开封府事一职,不甚影响开封府正常运作,既然钱明逸之流可以出任,张尧佐自然也无不可。”

见赵暘总算上道了,赵禎的目光也变得柔和了些,故作犹豫道:“然先前又有人弹劾张尧佐囂张跋扈……”

赵暘暗自撇撇嘴,配合道:“这事嘛……就臣所见,他已痛改前非,想必不会再行跋扈之举。”

“唔。”赵禎点点头道:“既然如此,朕就给他一次机会。赵暘,你身为台諫,也替朕盯著他。”

这关我什么事?

赵暘暗自撇撇嘴:“是……”

此时就见赵暘挥挥手道:“好了,没事你可以先回去了。”

赵暘也气笑了,忍不住吐槽道:“官家,您可真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啊……”

赵禎被说得有些尷尬:“怎么?还有事?”

“是……”赵暘拖著长音道:“范相公之子范纯仁,官家见过的,今日臣去寻他,碰巧撞见与他交好的另外几名赴京赶考的举子,因臣未取表字,相聚期间多有不便,是故我想是否应当取个表字……”

“哦?”赵禎当即来了兴致,点点头道:“这个倒是……你且过来,王知諫也来出出主意。”

“遵命。”王贄连忙起身,颇有些受宠若惊地走到御桌旁。

待王守规收拾好御桌上的札子,铺上一张纸,赵禎提笔在纸上写下繁体的“暘”字。

然而待最后一笔落下后,他忽然愣住,凝视暘字片刻,又转头看向赵暘,神色复杂,眼神逐渐飘忽,久久不见有何反应。

“官家?”赵暘抬手在他眼前晃了晃。

“做什么?没大没小。”终於回过神来的赵禎没好气地打掉赵暘的手,又前后在纸上写下“旭”、“昇”二字,从旁王贄引经据典道:“旭字好,『旭日始东升』;昇字亦不错,『景行行止,昇於四方』。”

赵禎很满意於王贄能猜到的想法,又写了一个“昊”,但隨即就皱著眉头將其划去,又写下一个“昌”字。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王贄在旁道。

直至赵禎又写下一个“昭”字,王贄忽然愣住,小心翼翼、欲言又止道:“於昭於天……官家,是否过於重了?”

“是么?”赵禎微皱著思忖片刻,又瞥了眼赵暘,权衡再三终是將“昭”字划去,又写了一个“煦”字。

王贄忙道:“煦煦雨阳,靄靄原隰。有觉其煦,莫感其寒。……煦字也不错。”

隨后赵禎陆续又写下“杲”、“熙”、“明”、“暉”等字,赵暘疑惑问道:“怎么都是单字?当今的表字不都是两字么?”

赵禎抬头看向赵暘,沉默半晌后,语气莫名道:“先取单字,而后再配一字即可。”

说罢,他长吐一口气,將手中毛笔一丟:“朕倦了,你自己选吧。”

赵暘虽感觉有些奇怪但也没多想,看著纸上诸字点评道:“旭字还不错,就是不知该如何搭配。”

“东旭如何?”王贄在旁出主意道。

“赵暘,字东旭?”赵暘轻声念了一遍,摇摇头看似不甚满意,“昌字呢?”

“朝昌?”王贄建议道。

“怪怪的。”赵暘再次摇头,“景字呢?”

“景行如何?景行行止,昇於四方。景行者,大道也,又有明行之喻,正大光明。”

“景行?赵暘,字景行?”赵暘低声念叨几遍,点点头道:“听起来不错……多谢王知諫,王知諫果然是博学之士。”

“哪里哪里。”王贄一脸谦虚,心中颇为欢喜。

他也没想到今日代同僚杨伟当值居然还有这等收穫:就凭他今日从旁协助赵暘取字,这位深受官家宠信的小郎君日后不得照顾照顾他?

“景行么,却也不错。”赵禎淡淡道,不知为何不復之前的兴致勃勃。

片刻后,赵暘心满意足地离去,王贄也回到了自己的小座,王守规正要上前收起那张纸,却被赵禎抬手阻止。

“煦字不好么?”官家低若蚊音地低喃,凝视半晌后,拾起桌上先前被他弃於一旁的毛笔,提笔在煦字前加了一个宗字。

宗煦……

惊鸿一瞥窥到这二字的王守规忙垂下头,不动声色地退后两步。

良久,赵禎轻嘆一声,將宗字涂去后將笔掷於一旁,隨即又將那张纸揉成一团。

“王都知,替朕收拾掉。”

“是,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