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暗助西夏(2/2)

倒是在旁的张亢忍不住问了一句:“西夏敢继续对抗辽国?”

赵肠笑著道:“莫要小看西夏或者说,莫要小看没藏讹庞,这廝野心勃勃,心狠手辣且不论,心眼、肚量也不甚大,更重要的是,在我看来,他已將西夏视为其没藏家之物。此番辽军攻夏,令西夏蒙受巨大损失,没藏讹庞心中岂能不恨?·至於他敢不敢报復辽国,那就要看我大宋暗助他到什么程度了。”

高若訥微微点头,隨即又问:“依你所见,那没藏讹庞可是已彻底掌握西夏?其他夏人又如何看待辽国?”

赵肠也能猜到高若訥的考量,就自己的了解解释道:“说他彻底掌握西夏,大权独揽,这未免言过其实,实际是他与诺移、埋移、鬼名、野也四支党项大族私下做了利益交换,只要不触及这四支党项大族的利益,没藏讹庞倒也称得上是大权独揽。这是对內,至於对外,此次辽军伐夏,据萧孝友所言是伐,但夏人却都称侵,认为辽国是为报復昔日战败之耻,趁西夏国丧,幼君即位,欺其孤儿寡母,故西夏军民大多对此气愤填膺,再加上辽军攻夏期间杀无数,连平民妇孺也不放过,眼下西夏国內对辽人极为仇视,若没藏讹庞要报復辽国,拋开两国实力差距的因素,应该不会有什么阻力。”

高若訥微微点头,隨即又问:“那萧孝友是怎么回事?”

赵肠摊摊手道:“还能怎么回事,欲阻止我大宋暗助西夏唄?西夏当前的处境,辽人也並非丝毫看不出来。不过这事我已经跟他说过了,我大宋与西夏的通商之事,乃我大宋內政,兼又关係到陕西、关中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百姓的用盐,非是辽国可以左右。对此他也无话可说,之所以隨我前来陕西,也不过是职责所在罢了。”

高若訥微微皱眉道:“既已说服,何必將其带来陕西?万一他將此间之事回辽主””

赵肠翻翻白眼道:“他是辽国萧太后之弟,辽主亲舅,他要来我还能阻止不成?———

这事你不用担心,我自有安排。”

说著,他便將来年开春討伐別勒诸部落、顺便向辽国亮亮肌肉这事告知高若訥与张亢,令高若訥也不由点头称讚:“若能震镊契丹,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谈到这里,高若訥与张亢其实已经倾向於暗助西夏,哪怕赵肠以没藏讹庞的要求,提供西夏半年钱粮,高若訥与张亢虽皱了皱眉,但也並未表现反对,毕竟依西夏目前的状况,確实不太可能对他宋国造成什么威胁,总不至於没藏讹庞被辽军打了一顿后,又向辽主摇尾乞怜吧?那这廝也太没尊严了,但凡还有血性的夏人都不会顺从。

除非两国实力相差实在太大,且宋国坐山观虎斗,拒绝暗助西夏。

思片刻,高若訥正色道:“既如此,我立刻上奏政事堂——””

赵肠没好气道:“这一来一回,最起码两月,到时候黄菜都凉了—

高若訥自然明白赵肠的意思,犹豫道:“如此大事,岂能就由你我擅自做主?—若有差池,我可担不起。”

赵肠鄙夷地警了这斯一眼:“你不就是要我承担么?可以,就以我的名义,先调京兆路、永兴军路,及陕西四路钱粮———”

“你深受官家恩宠,不惧台諫弹劾,我怎及得上你?”高若訥看了一眼堂內的范纯仁,压低声音道:“拜你所赐,范相公再入中枢,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也陆续被召回汴京,『范党』势力大增。前段时间,那包拯亦从河北被招入京中与你亲善的张尧佐,接连被弹劾半月,三司使的位子都快保不住了。”

包拯?

赵肠意外於又听到一个熟悉的人名,隨即好奇道:“张尧佐犯了什么过错么?”

高若訥带著几分幸灾乐祸道:“他身为外戚,因张贵妃而除授高官,本来就被朝中不少官员不容,再加上你那两百万贯的建城之费说起这事,范相公等政事堂的几位相公倒不反对,但那包拯却逮住一顿弹劾,称鑑於眼下宋夏和睦,实不必费巨钱在陕西修诸多城寨,劳民伤財,官家不愿听,他竟上手拽官家衣袖,官家也是无可奈何总之当前朝中,台諫弹劾之风盛行,上下官员皆谨言慎言,不敢违制京兆府的夏安期虽与你关係不错,此前也愿迎合你,但依如今朝中的境况,怕是也不敢在未得朝廷之命的情况下擅做主张。”

赵肠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不过倒也不怎么在意,谓高若訥道:“无妨,我有官家私詔,若有特殊状况,京兆府与永兴军路也要听我號令,眼下就是特殊状况,回头你將私詔带给夏安期过目,叫他调粮入陕,日后有什么罪过,我一力承担。”

“当真?”高若訥惊地眼珠子都险些瞪出来,从旁张亢、范纯仁、文同、郭逵等人也是目瞪口呆。

於是赵肠便叫王中正取出隨身携带的官家私詔,交由高若訥过目,高若訥看罢又是嫉妒又是羡慕,毕竟他身为主使,都没有这个殊荣。

“你既有官家私詔,之前为何不拿出来?”他表情古怪道。

赵肠玩笑道:“我本来就拿捏地住你,何必官家私詔?”

高若訥气得吹鬍子瞪眼,但心中却也感於赵肠此前並未用官家私詔来压他,而是平等与他交涉商量,於是他有意无意道:“虽是官家私詔,但未经政事堂,亦未经中书,朝中台諫必会上奏弹劾於你—.”

“是不是还有你一份?”赵肠隨口道。

“呵。”高若訥轻笑一声道:“这次我就算了,单包拯就够你受的。”

赵肠也不以为意,反正他问心无愧,若到时候包拯要拿这事弹劾他,那就朝上见唄,看谁喷得过谁。

次日,由赵肠做主设宴招待没藏氏与萧孝友双方,而高若訥则带著官家授予赵肠的私詔前往京兆府去见夏安期。

果然,夏安期虽受其父夏叮嘱,一直以来与赵肠保持良好关係,但在没有朝廷命令的情况下,也不敢擅自调粮入陕,更別说参与到暗中援助西夏的事中,直到高若訥出示了官家私詔,夏安期再无顾虑,当即下令调粮入陕。

自此,关中之粮源源不断运入涇原路,再由涇原路运至韦州,解西夏燃眉之急。

而西夏为掩人耳目,亦运大量青白盐及西夏特產入陕。

对此,萧孝友也並非一无所知,但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如实將情况回报辽主,请辽主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