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年末(2/2)

在一番寒暄后,杜杞与马怀德等人將赵肠一行请到城內,又设酒宴款待赵肠。

期间,杜杞也问到了没藏氏与没移娜依。

赵肠代为介绍道:“娜依乃我侧室,而这位则是西夏没藏太后,此番与我同行,是为见识庆州的景色。”

杜杞虽然觉得赵肠领一个西夏女人前来他庆州有点不太妥,但见有赵肠作保,自然也不会说什么,对没藏氏也是大为尊重。

宴后,赵肠与杜杞、马怀德就环庆路的道路状况聊了聊,谈到了修之事。

杜杞起初面露难色,直到赵肠表示可以提供所需的钱款,这位杜知州便欣然答应。

想想也是,环庆路那糟糕的道路状况,杜杞作为知州又岂会不知,只是奈何环庆路財政不佳,没有足够的钱款修罢了,既然赵肠许诺从那二百万贯钱款中支出一部分来修环庆路的道路状况,杜杞又岂会不答应?

隨后,赵肠又与杜杞、马怀德谈到了明珠、灭藏、康奴等族当前的情况。

杜杞如实稟报:“前明珠族族长明珠德吉逃匿后,余下族人由明珠布杰统领,尽力配合我环庆路编户,不敢有违,下官將其与灭藏、康奴等族打散后,安插与汉人混居,大抵是六名汉人,四名不同族的羌人,至於明珠布杰本人,州府授予其押监之职,无事则令其居於故地,待有需再行徵召。————.灭藏、康奴等族族长,大多如此安置。”

“唔。”见杜杞安排地妥当,赵肠点点头,也没有再问下去。

在庆州稍稍逗留了四五日,带著没藏氏与没移娜依到附近景致转了转,赵肠便启程返回渭州。

期间,慕恩还邀请赵肠前往环州,赵肠苦笑著婉言拒绝了,推说下次一定。

儘管他与安俊、慕恩关係不错,但他还是要说一句:就环州那地,实在没什么好去的。

回到渭州后,赵肠將这事跟高若訥一说,高若訥皱看眉头道:“庆州姑且不论,就环州那地,一年拿不到几个税收,修路有何意义?不修也要靠州府补助,修也要靠州府补助,何必多此一举?”

赵肠也不反驳,只是平静道:“只因环州也是我大宋疆域,环州之民,亦是我大宋子民。”

“..—”高若訥颇有些动容地看了几眼赵肠,隨即轻哼道:“你要修就修罢,事后台諫若责问你,与我无关。”

赵肠挑挑眉道:“若朝中台諫敢就此事弹劾我,我就奏请官家打发他到环州修路。”

高若訥颇有些幸灾乐祸地笑了笑,隨即谓赵肠道:“你连环州路都能答应修其境內道路,其他三路主官得知,怕是会爭先前来,介时你那二百万贯,怕是还不够用。”

“不够就找朝廷要唄。”说说这话的赵肠毫无负担。

毕竟有后世所在国家的做法做榜样,他自然知道什么是正確的。

果不其然,次日张亢便来见赵肠,问及环州之事:“今日高相公告知我,称赵司諫有意叫环庆路修道路”

赵肠笑著打趣道:“怎么,你涇原路也要分一杯羹?放心,少不了涇原路。”

“下官就是隨口问问。”张亢被说得尷尬不已。

正如高若訥所言,陕西四路近些年都苦惯了,好不容易来了一位上官,致力于振兴陕西,岂能错过?

只不过张亢显然有些急了。

事后郭逵笑话张亢道:“赵帅就在我涇原路,知州还怕我涇原路落下?”

张亢没好气道:“你懂什么?赵司諫虽在我涇原路,但也未必就以涇原路优先,况且这事一传开,秦凤、延两路也会来討钱,我先向赵司諫提一嘴,就不至於被其他三路占了。”

也是,陕西四路虽同气连枝,但在朝廷下拨钱款方面,那自也要分个先后。

十一月初,涇原路接连几日下了几场大雪,大雪封路,为涇原路暗中为西夏输运粮草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知镇戎军冯文俊奉赵肠之命疏通道路,而夏国那边,韦州知州卫鹿也颇有默契地派兵疏通南边狭谷一一姑且就称作新萧关道,毕竟兴修新萧关已列入涇原路事项,待明年开春就会具体实施。

期间,辽国的赵王萧孝友时常拜访赵肠,竭尽所能、拐弯抹角地劝赵肠莫要暗助西夏,甚至將西夏比做农夫与蛇典故中的蛇,表示西夏日后定会反咬宋国,赵肠当面笑看点头答应,背后却继续叫人给西夏送粮。

不可否认,西夏確实是一条恶蛇,李元昊时期是,如今没藏讹庞执政的西夏,在他看来也好不到哪里去,只不过权衡利弊,当前西夏这条蛇,活著比死了更有利於宋国罢了。

而除了应付萧孝友,这段期间赵肠更多的就是带没藏氏与没移娜依四处游玩,因大雪封路的关係,主要还是在渭州以及临近的几个州城,至於其他事务,则全权交予高若訥,张亢甚至范纯仁、文同等人。

对此,萧孝友、杨守素等人隱隱看出了些什么,但一来他们不好问,二来赵肠与没藏氏也不会承认,但凡有人问起,赵肠就推说来自西夏的没藏太后欲见识宋国陕西的景色,而他只是代为陪同而已。

但毕竟一个未娶、一个守寡,赵肠时常与没藏氏来往,还是传出了些风言风语,令渭州城內的官员对此都十分好奇,私下议论纷纷,直到被知州张亢所知,狠狠训斥了一番,眾官员也就不敢再私下议论。

至於张亢,他才不在乎赵肠是否与那位没藏太后有染,毕竟据他所见,赵肠始终是抱持一个宋人的立场,凡事为宋国利益考虑,这就足够了。

谁没点特殊的嗜好呢?

十一月末,赵肠收到了来自汴京技术司司使沈的回信,是沿途驛馆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来。

信中內容很简单,即技术司已收到赵肠的书信,会儘快运来赵肠明年开春討伐別勒部落等族所需的火器,並且附带了官家对於此事的看法:官家亦认可赵肠暗助西夏的举措默许赵肠对辽国显示武力。

当然,官家在手书中也叮嘱赵肠要注意分寸,莫要过分挑畔辽国,引起宋辽两国的不合。

除此以外,官家还在信中询问赵肠,问后者今年年末回不回汴京,也亏得高若訥不在场,否则这傢伙肯定是羡慕嫉妒恨。

很显然,这是沈遇单独求见官家得到的回应。

至於朝中,估计这时候还在为应不应该暗中援助西夏而爭吵,这也是赵肠不事先请询朝中,先斩后奏的原因。

两日后,石布桐顶著风雪来到渭州,带来了官家的书信,並官家赐予赵肠的赐物,有衣物、被褥、吃食等。

看官家的书信,显然石布桐出发的日期比那份八百里急书还要早,只不过有託运之物拖累,因此这会儿才抵达渭州。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官家的信中,也问及了赵肠今年年末回不回汴京。

在看完书信后,赵肠趁看写回信的工夫请石布桐吃了顿上好的酒菜,隨即就叫石布桐带上他给於官家的回信,並这段期间陆续写下的日记返回汴京了,让石布桐大为抱怨。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来年技术司就要运大量火器、火药弹至陕西,这事可不能有半点闪失,而在一干转运使中,赵肠最信得过的就是石布桐,自然要后者亲自押运。

之后十二月,由於大雪漫漫,赵肠也懒得出门,每日呆在自己的府邸中,与没藏氏、

没移娜依作乐,颇有些醉生梦死、不问世事的愜意。

直到新年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