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归家(1/2)

……

考场上並没有什么波澜,几道四书题,几道五经题,贾环手到擒来。

至於后面的策论,临考时祭酒大人最后一课已经教的很好了,懂得人都——各种歌功颂德言语浮夸写了一通就是了,没有考官真的在意这些,所以贾环从没把心思放在这上面过。

可能有的人胸怀大志,写一些自认为『真知灼见』,甚至於国於民有利的策论。

殊不知那才是自找难堪。

考官可能会想:还没中举就这么多事,真中举了那还了得?还是回去再读几年书吧!

或者会想:我等为官多年都束手无策,你一个小小书生就敢在这里大放厥词,指点江山,妄想骑到我等头上去,简直一派胡言!还是回去再读几年书吧!

当然,也有极小的概率会遇到那种真正为国选拔人才的好考官,对这样的策论视若珍宝,会给主考官推荐上去。

然而主考官考虑的更多,因为將来他是这一批举人的老师,老师都希望找听话孝顺懂规矩知进退的好学生,將来官场上成为自己的助力,而不是多事找事没规矩的莽学生,將来给自己添麻烦。

至於能力,反而在其次。

这就是中庸之道!

“虽有几句算得上真知灼见发人深省,但终究是太浮夸了,而且言语激进,颇为偏激。”说到这里,主考官杨秋平抬头看了一眼推荐上来的《春秋》一房考官,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春秋房考官忙道:“杨大人说的是,是下官考虑不周了,看来此考生虽然八股文过关,但心性上还有待磨礪……”

若这位考生知道自己只是在策论上提了几句建议就会导致如此结果,不知会不会直接鬱闷的吐血而亡。

“呵呵,你看这一份试卷就很完美,七篇八股文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没有丝毫凝滯感,且辞藻华丽气势磅礴,若不是对儒家经义钻研的极为透彻,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杨秋平指了指手边的一篇文章。

春秋房考官只是略微瞄了几眼心,立刻道:“杨大人所言极是,下官也觉得这份试卷文笔极佳,当得起……头名解元卷了!”

杨秋平微微一笑:“说头名卷为时尚早,这才阅卷到一半呢,安知后面没有更好的文章了?莫要说才阅一半,就是只剩一份试卷没阅,也不能確定谁是解元,否则我等如何向天下士子交代?”

“是,是。”春秋房考官不住地低头,点头,埋头,称是,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心里却道:这老狐狸,真是滴水不漏。

“好了,你先下去吧,仔细盯著你们房的阅卷官,不可懈怠,考生的每一篇文章都要精心阅读,一定要把有真才实学的考卷推荐上来,投机取巧的就不必了,只有八股文章做得好,才算真才实学!”杨秋板著脸说道。

“是,是。”春秋房考官连连点头应著,弯著腰退出了主考官所在的房舍,而后腰杆子一挺大步回到春秋一房阅卷堂:“诸位,刚刚主考官杨大人已经发话,要我等仔细阅卷,不可懈怠,一定要把有真才实学的考试推荐上去,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七篇八股文要仔细评阅,后面的策论也要著重看一看,把那些投机取巧意图博人眼球的的文章都剔除,只有八股文章做得好才算是真才实学。”

眾人自然明白何意,有的考生自认为文章差一点,就在策论上狠下功夫,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意图矇混过关。有的考官还真喜欢这一点,因此成功了一些人,导致效仿者无数。

看来今次的主考官是要打压这些投机取巧的考生了!

……

考完试,一身轻,终於可以回家了!

至於能不能中,贾环並没有太大担心,毕竟自己是有真才实学的,再一个有补天石的气运加身,区区乡试又算得了什么?他的目標是状元!

回到家里,见到家里形形色色吵吵闹闹的丫头婆子,竟有一种久违之感。

“三爷?”

“是三爷回来了!”

几个小廝飞快的去里面通报,大家都知道贾环去乡试了。

“见过三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