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灭国之战(2/2)

……

崇禎十七年十月二十三,二十艘五百吨大沙船从南通州出发,抵达了济州港。

船上搭载了一百六十名刘子敬亲卫,十三个洪门骨干,六百名他们的门人、弟子和同乡,加上家眷、僕人、庄丁,总人数达到七千人。

船上的货仓里,载满了这些士子的私人財產。

这一次大搬运,刘子敬赶在满清下江南前,几乎將大明士子中的激进爱国人士一扫而空,为华夏保留了元气和脊樑。

作为后来人的刘子敬知道,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实际上都在单独抗击满清入侵的时候为国捐躯,却因为各自为战,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他们捐躯的结果,是大明读书人的浩然正气消失了,华夏的国运因此低迷了三百年。

之后满清开科取士,招收到了大量愿意剃髮易服,臣服蛮夷的曲线救国之士,让满清的江山坐稳了。

类比崖山十万军民跳海,这种不得已的气节展示,一次都嫌多——我华夏的文脉传承不能断,不能再那样损失惨重了。

当方以智第一个下船,跟来迎接的刘子敬紧紧拥抱的时候,意外接到了刘子敬“大家不要下船,洪门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立刻开始”的通报。

二十艘大沙船上的士子们,很快亲眼目睹了自己投靠的势力拥有的巨大实力。

五艘八百吨级西班牙大帆船,两艘五百吨级西班牙大帆船七艘军舰打头,拔锚启航。

船上搭载著五千名水师精锐,黄蜚顶盔摜甲,立於改名“洪门號”的旗舰船头,意气风发。

后面,已经在海面等候的三十艘三百吨级马尼拉大帆船、四十艘三百吨级福船、四十艘三百吨级武装盖伦船次第跟上。

七艘军舰,一百一十艘货船和武装帆船缓缓编成船队,刚进港的二十艘大沙船跟在了最后。

海面上帆檣林立,远东海面上,所有的中大型帆船几乎都聚集到了这里。

平日里,每年流入大明的接近一千万两白银,运走的无数丝绸、茶叶、瓷器和铁器,都是这些货船的业绩。

马尼拉大帆船是在月港雇的,福船来自郑氏的支援,当然盟友归盟友,僱佣费不能省,盖伦船武装货船则来自荷兰人和葡萄牙人这对冤家。

当僱佣费高於运货利润的时候,无论西班牙人,还是荷兰东印度公司都愿意出租自己的货船。

葡萄牙人由於失去了商路,船大部分都閒著呢,被僱佣欣喜异常。

在刘子敬大笔银子的力量下,这些平时互相不对付的海上力量都成了洪门的乙方。

同一天,久不出面的长平公主,在济州城被大明钦差峨眉峰率洪门拥立为王,称“长平女王”。

洪门海上力量有了正式的名称。济州岛水师被一分为二,主力三万五千人由黄蜚指挥。

黄蜚受封金兰侯,属下舰队称“南洋水师”。

在济州岛成了家、分了地的五千人组成了“北洋水师”。

黄蜚的副手之一,李朝將领林庆业被洪门首脑峨眉峰任命为总兵,提督北洋水师。

这次“洪门特別军事行动”,刘子敬亲自出马。

动员了黄蜚率领的南洋水师三万五千人,埃文临时指挥的陆战队一千人,炮兵旅一千人,加上红娘子的二百亲卫,战斗人员达到三万七千二百人。

加上护卫的大沙船上的七千移民,人员总数四万四千多人,舰船总数一百三十七艘。动员人数大大超过了唐斯海战中,西班牙、葡萄牙联合舰队的规模。

这次远东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海上远征,目標是个蕞尔小国——占城。

洪门成立后的第一次武装行动,是一场灭国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