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奔袭九宫山(2/2)

大家谁也不知道刘子敬跑岳阳来干什么,他不说,也没人敢问。

董小宛不能阻止刘子敬建功立业,也不能成为刘子敬的累赘,联合舰队在岳阳停泊,董小宛被留在了码头。

她亲自做了一大堆的光饼,加上水囊,细心地放进刘子敬马背上的行囊里。

仰望刘子敬跨上战马,文弱的书生颇有了些英武之气,满眼痴迷。

董小宛左手拉住红娘子,右手拉住鹤,“我不知道夫君要去冒什么险,他的安危就交给你们俩了。”

红娘子严肃点头,安慰董小宛,“当初子敬在京城,孤身闯紫禁城,救出长平公主,才是最危险的。现在有我们四百多人追隨,我即使拼命,也一定会保子敬平安的。”

鹤也点头,“奴婢谨遵夫人命。”

李护院在后面:“俺也一样。”

刘子敬一挥手,“走,出发。”

四百多骑兵蹄声得得,出岳阳城,向东而去。

董小宛正望著这支小部队的背影担心,忽然乾呕了一下,隨即面带喜色。马上又担忧起来,夫君的胃可能有段时间要受苦了……

陈子龙从金陵兵部带出的地图足有好几十大箱子,这是这次刘子敬策划行动的底气。这些地图没有落到多鐸手里,清兵南征恐怕要多不少麻烦。

大军行军的话,要有后勤,要扎营,只能日行二十里。刘子敬带四百半身甲轻骑,就要快得多,半天就走出了五十里,晚上在姚林镇打尖。

四百铁甲骑兵来到小镇,居民嚇得四散奔逃。

然而,军队没有占民房,没有抢粮食,一群女兵出面跟镇民买粮,居然还给银子铜钱。

士兵们没有帐篷,在土地庙四周宿营,刘子敬带头打地铺对付了一宿。

第二天早上,老百姓发现队伍已经不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走的。

这支一半人胸口佩著红的队伍第一次在华夏陆上出征,给当地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往东,就进入了幕阜山脉的余脉,路越来越难走。

好在有详细的地图,倒是不会迷路。

这一天,队伍奔袭了整整一百里。这可不是蒙古西征,在东欧大平原上的奔驰,一半的路是山间小路,只能拉著马走。

天一亮就出发,天色彻底黑了,才停步,中间休息打尖,都是嚼点乾粮,喝点清水而已。

中间路过通县县城都没有停留,直到天彻底黑了,由通县往南又走了四十里,南面不远就是九宫山了,才在山间宿营。

黄蜚的家丁身强体壮,闯军出身的亲卫吃苦耐劳,红娘子和鹤身法轻便,都还顶得住。刘子敬这个书生一天在山地里奔袭一百里,已经疲敝到极点,一头就倒在地上睡去。

第二天天光刚刚微明,刘子敬蹭地就爬了起来,浑身都是被蚊子咬的大包,也毫不在意。

“兄弟们,时间紧急,剩下这十五里,咱们急行军!”

队伍在难走的山间小路拉著马行军,十五里路走了三个多小时,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

刘子敬的马已经让红娘子帮忙牵著了,自己扶了个竹拐,总算坚持到了目的地,样子狼狈不堪。

前面又是一座小山,地图上標明叫“小月山”,一个低矮的小山包而已。

远远望去,山坡上一座道观巍然耸立,那是供奉真武大帝的玄帝庙,后世为了避康熙讳,改叫元帝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