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眾星捧月(2/2)

方仲永接过字帖,看著著纸上歪歪扭扭的墨跡,嘴角轻轻抽动了一下,这该瘦的地方不瘦,该藏锋的地方却露锋,不该显露的地方却拉得冗长,这令他想到一个典故——邯郸学步......

“呃......”

看著一脸期待的吴琼,只怕是不好泼冷水的。

“临摹之跡......是有几分神韵的,很有天赋了,若勤加练习,可以惊艷世人矣!”

只一言,便哄得吴琼心怒放,笑得合不拢嘴。

哪知,后来的吴生伸手拿起字帖,只一眼,便“噗呲”一声笑出了口。

吴琼的俏脸顿时便冷了下来,她双手叉起腰来一跺脚,“有什么好笑的!”

“爹爹,弟他笑话我!”

“生儿!”

吴芮投去一个严厉的眼神。

哪知,吴生抄起两个金桔饼,一溜烟便没了人影。

待用好早膳,方仲永便隨著吴琼去往位於县城西巷口的吴家私塾。

骡马车顺著县城主街一路向西,两侧的商铺逐步后移著,很快便来到金溪河前。

上拱桥时,下起了如丝如雾的春雨,春雨落在两岸的杨柳枝上,杨柳枝上倒垂著的绿叶则被春雨拍得“窸窣”作响。

方仲永掀开布帘,於拱桥上静静欣赏著这一幕,不禁想起王安石小友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还真是形容得恰到好处。

下了拱桥,吴家私塾便到了。

青砖黛瓦,砖拱门上楣刻著“崇学”二字。

在拱桥上时,方仲永早已將私塾全貌尽收眼底,这是一栋“三进式”黛瓦建筑。

所谓“三进式”,指的是拥有前厅、中堂、后厢的建筑,三者之间以庭院天井相连,江南多雨,可以起到集水排雨的作用,无雨时,也可进行露天授课。

穿过拱门,踏过三步阶,便来到私塾前厅。

前厅里,堂上是一处讲席,墙上高悬著孔、孟先贤的肖像画。

讲席下设有二十余席四面平书桌,配以漆竹凳,以一排三席的顺序向后延伸。

此刻,虽未开课,却已有十余位学子落於席位上,皆手捧经书,专心致志地温习著,给人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感觉。

北宋就这么卷了?

看来,不选明经科无比的正確。

不一会儿,授业的夫子也到了,並將方仲永安排在吴琼旁侧的席位上。

是以,第一排三席依次是吴琼、方仲永、吴生。

这是吴芮特意安排的,这齣於两个私心。

其一,近朱者赤,希望儿子能有所长进。

其二,给女儿创造情缘机会。

关於吴琼入读这件事,早在两年前,吴家主母就曾提出反对,她觉得,女子並无科举资格,更別谈考取什么功名了,不如待字闺中,免得拋头露面。

对此,吴芮却是持反对態度的,坚持让吴琼入读私塾。

因而,吴家私塾唯一的小娘子吴琼,便成了“眾星捧月”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