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我有一策(1/2)

看来,暂时拿不到第二份引荐了。

方仲永略感失望,他一直认为与林逋交好的庞籍应当是『梅鹤书会』其中一员,没承想,竟然不是。

如果不是,难不成与另外三大书会有瓜葛?

“蔡兄,庞漕司他既非『梅鹤书会』会眾,难道是入了其它书会?”

蔡襄再度摇头,“庞漕司他並未加入任何书会,方小郎莫急,若想凑齐三份引荐,最好是去一趟汴京。我曾闻庞漕司提过一嘴,官家有意今岁秋来开科,来年春闈你若能赴京赶考,或许,我这个最年轻会眾称谓,得易手了!”

今岁开科?

方仲永听得神情一震,有些意外,人生头一遭科举来得这么快,想著,得抓紧把整部《孝经》背个滚瓜烂熟才是,顺便培养好断句韵律感。

同时感到意外的,是庞籍未入书会,难道是中立派?

印象里,庞籍积极推动军制改革,又提拔范仲淹、狄青等人,怎么可能是中立派?

或者说,眼下的庞籍还在观望?

细思之下,极有可能。

西夏战爭爆发前夕,庞籍在官场上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位置,或许跟他未站立场有关。

遭遇军事失利后,官家急需一个军事强硬派主政,中立派的庞籍自然成为最好的选择,这也是说得通的。

侧面看,未来五年內,庞籍不温不火或许还与福建这趟差事有关,这齣於方仲永的猜测。

大抵是差事办得不够漂亮,方仲永总觉得庞籍是带著官家的指標来办差的。

至於什么指標,方仲永还不得而知。

仅知道自丁谓主茶政以来,茶利是连年暴跌的,甚至有亏损的风险,这也是他敢问蔡襄“或与茶利暴跌有关?”的底气所在。

一旁的林閒正进行著第二话的编排,耳畔蔡襄与方仲永的閒谈传入耳膜,听到今岁开科时,心头是蠢蠢欲动的,可方仲永的话还縈绕在他头上,他摇摇头,暗自嗤笑一声,把脑袋里不切实际的科举梦给晃了个粉碎。

“谢蔡兄告知,我与王家三郎当发奋苦读,旨在今岁决战秋闈。”

“恩,少年当如是。”

蔡襄单手托腮,感慨道:“自我结识范会首后,才意识到社稷积弊已到危如累卵的关头,出判漳州后又涉茶政,此种紧迫感更甚了。

只嘆『梅鹤书会』势单力薄,还无力与朝中守旧派相抗衡。”

说著,凝重问道:“方小郎,我且问你,可知入这『梅鹤书会』意味著什么?”

“蔡兄,梅知我意。”

“不惧守旧派?”

“昔日知管仲,知更张当如疾雷破山耳。”

“前方若是十万大山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