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让大明朝第一喷回来吧!(1/2)

小皇帝的態度很是诚恳。

或许也是因为张懋修是他家先生的儿子的缘故才会如此。

总之態度诚恳,神色真切。

张懋修依旧是面含笑容,给予小皇帝足够的安心:“陛下,无论是开海,还是漳州月港,亦或是朝中诸般国事,皆事在人为。当初朝廷未曾行考成法,国帑艰难,如今钱粮岁增七成,岂不是也因人而成?”

万历面露疑惑:“用人?”

张懋修点点头:“臣以为,自先帝隆庆朝开海以来,之所以漳州月港岁入关税仅数万两,皆因地方欺瞒,上下遮掩。而漳州月港开海通商,难道我朝的商贾们便不会再走私出海了吗?”

“臣以为这是不可能的,商人们除了可以在漳州月港领取通行凭证出海通商,然而朝廷一年仅发凭证百十张。更多的商贾必然还是走私出海,而这些拿到凭证的商贾,亦会在出海和回来的时候,让部分船只不进月港。”

“所以,臣以为若要改善漳州月港岁入关税,必当要用人以严,能铁面无私,稽查贪墨不法。杜绝地方蠹虫,釐清关税,严禁月港之外船只走私出海。”

其实月港是真的不適合作为大明开海通商。

张懋修都不知道,当年朝廷为什么偏偏要选在月港这个地方。

按照自己的想法,既然如今大明已经解除海禁,那么就该將浙江寧波市舶司、福建泉州市舶司、广东广州市舶司尽数重开,再在南直隶、山东、京畿三地增设市舶司。

如此才能带动大明西部省份的商品货物运到沿海,通过市舶司港口装船出海。

朝廷也能通过更多的市舶司,抽取更多的关税。

既然已经想到这了。

张懋修便当即继续给小皇帝洗脑,开口说道:“实际上若是按照微臣所想,月港並非开海通商首选之地,浙江、福建、广东三省自太祖时便有市舶司,朝廷如今既然开海通商,完全可以重开三省市舶司,再与南直隶、山东、河北京畿增设市舶司。”

“如此一来,国家便可自西向东,將地方上的货物尽数运往沿海,装船出海,市舶司则抽取关税,增补国帑。”

说话间,张懋修抬头观察著小皇帝的神色变化。

他最后笑著说道:“若是臣推断无错,朝廷行此举,每岁或能为国库增收百万两。”

毕竟出海通商的生意,还是地方上的商贾去做的,他们得到的利润不可能全都交给朝廷。

一年数百万两的通商利润,朝廷到手百万两已经是极限了。

除非朝廷再自己去做出海通商的事情。

不过这件事情,想来只要提出,必然就会遭到朝廷內外大小官员的反对。

就连反对的言论,张懋修都能想得出来。

大抵开头就是一句朝廷怎可与民夺利。

然而小皇帝万历却不会去想这些,他只听到了张懋修嘴里朝廷一年可得百万两通商关税的字眼。

“世兄所说当真?!”

“不曾欺骗於朕?”

万历眨了眨眼,一副你不要当我是小孩子,可以隨便期盼的样子。

张懋修笑了笑:“陛下,如今近漳州月港一处,自然不可能收的关税百万,而且若要重开三省市舶司,增设沿海市舶司,还需要朝廷里诸公议论。”

听到这话,万历脑袋立马耷拉下来。

“你说的也有道理,就算朕能请求先生上奏世兄所说的事情,朝廷里其他人也不可能全都同意。如今福建清丈即將事竣,先生又在家养病,先生当初说过的天下清丈,推行鞭法的事情,都还没做。”

说完后。

万历想到前几天张懋修对此说的话。

先生对自己那都是背地里夸讚认同。

先生这些年也极是辛苦了,如今都累的抱病在家了。

万历低声说道:“朕也不能再让先生身上多加担子,累著先生一直抱恙在身。”

说完后。

万历眼角一挑,双眼已经透著锋芒和一抹算计,看向了张懋修。

“世兄,今日既然都说了资本的本性和劣根性,也说了月港与开海市舶司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