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师徒(1/2)

一日傍晚,天边的晚霞渐渐暗淡。

张家玉带著五六个穿著朴素的年轻读书人,恭敬地站在紧闭的大门前,每个人脸上都带著既尊敬又紧张的神情。

陈邦彦刚从讲堂整理完书籍出来,看见这群人在门外徘徊,便上前礼貌地问道:“各位聚集在这里,是有什么要紧事吗?”

张家玉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向陈邦彦深深行礼:“陈先生好!学生张家玉,特地带著几位同窗来拜见陈夫子。前天听了夫子讲解『格物致知』的真諦,就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一下子豁然开朗。我们平时虽然埋头苦读经书,却总觉得学的东西空洞不实用。如今听夫子提倡实学,强调学以致用,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这正是我们內心嚮往的学问!恳请先生帮忙引见,让我们能拜在夫子门下,学习真学问!”

身后的几个读书人也齐声行礼:“恳请先生成全!”

陈邦彦看著这一张张年轻而热情的脸庞,心中激动。伯父传授的实学,果然能吸引真心向学的人!

他连忙扶起张家玉,温和地说:“各位请起。你们求学的诚心,令人敬佩。伯父现在就在府上,我这就去稟报,请各位稍等片刻。”

书房里烛光明亮。陈子壮听完陈邦彦的稟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会斌,看来我们这条路走对了。真正的学问,自然会吸引真正想学习的人。”

“伯父说得对。”陈邦彦回应道,“只是书院刚成立,招收学生是不是应该立个规矩?免得日后混乱。”

“確实应该。”陈子壮点头,又看向静静站在一旁的陈子升,“子升,你也说说看法。”

三人简单商议后,陈子壮最终定下规矩:“第一,为了保持书院清静,学生必须有本地户籍,或者有族人、乡绅担保。第二,要有识字基础,能读写常用字句,这里不是启蒙学堂。第三,”他看向陈邦彦,神色严肃,“品性最重要。由令斌负责考察,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求学的本心。如果是心浮气躁、想投机取巧,或者品性不好的,就算有才华,也不招收。”

“第四,”他转向陈子升,“家中贫困但品学兼优的,书院提供食宿,帮助他们安心学习。”

“第五,书院纪律必须严格,勤奋学习是第一,同学间要互相帮助,尤其要注重实践,空谈无用,实干才能造福社会!”

陈邦彦和陈子升一齐躬身:“谨遵伯父(兄长)安排!”

第二天上午。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偏厅暂时用作考场,陈邦彦端坐主位,神情严肃,陈子升在一旁执笔记录。

张家玉第一个走进厅来。

“张家玉,你为什么想来琼林书院学习?”

“回先生!学生读书,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求明白道理,学以致用,帮助百姓解决困难!前天听夫子阐释『格物』是探究事理、『致知』是为百姓谋利,深感这门学问光明正大。学生愿意追隨夫子,学习这门经世致用的实学,將来或许能为黎民百姓尽一份力!”

陈邦彦微微点头。

后面几个人,有的怀著相似的志向,也有因为家境贫寒慕名而来,说话时略显犹豫的。

一个叫李茂的读书人,被问起来意,竟然直接回答:“听说书院提供饭食,还有补贴,所以就来了。”

陈邦彦心里明白,等他说完,还是温和地说:“李君,书院重视学问更重视人品。如果求学只是为了解决温饱,恐怕不是本院的本意。你可以先回家谋生,如果以后真有求学之心,不妨再来。”

最终,经过半天的筛选,张家玉、李德贤等十六位品性端正、志向明確、有一定学识基础的寒门学子被录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