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珠江口(1/2)

半晌。

陈日新性格更为谨慎,沉吟道:“陈公愿意入股我们商號,实在是我號的荣幸,我们求之不得。但海贸这一行,赚亏说不准,风浪变化无常。”

陈子壮立刻接话:“陈大东家说得对!入股分红,自然要同甘共苦,风险一起担。我只要很少的股,绝不插手具体航务经营。是赚是赔我自己承担,我们可以立字为据,绝不反悔。”

初步的投资意向在轻鬆的氛围中达成。

陈子壮话锋一转,脸上浮现忧色:“最近看朝廷邸报,北方大旱千里,流民遍地,饿死的人隨处可见,而东虏猖獗,兵戈再起,实在让人心惊。岭南虽然暂时安寧,但天有不测风云。我们作为本地大户,不能不提前准备,以防荒年。”

他看向陈氏兄弟:“贵號常贩运暹罗、安南的稻米,品质上乘,远近闻名。我想和贵號订一个长期约定:以后贵號船队运到沙贝的暹罗、安南新粮,不管市价怎么波动,我一定按我们事先议定的价格优先购买一部分,作为族中、书院和乡邻应急储备,用来备荒救灾。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陈日昌精於算计,闻言便说:“陈公心繫家乡,是仁义之举,我们兄弟佩服!这样的好事,我们自当全力支持!但粮价隨行就市,波动很大。定死价格,恐怕对陈公您不利。”

陈子壮理解地点头:“陈二东家考虑得是。我岂是那种趁人之危、强压价钱的人?自然要以贵號的合理成本,加上適当利润来定价,这才长久。您看这样行不行:以粮食运到沙贝码头当天的广州市价为基准,我按这个价的九折结算。既显出贵號惠泽乡里的情谊,也稍微减少我长期仓储的损耗和风险。双方都方便。”

陈氏兄弟对视一眼,心中飞快盘算:市价九折,虽然比最高价低,但远高於成本,而且是稳定的大宗採购,省去了零售的麻烦和压货风险,利润相当可观且稳定。

这价格,很公道!

“陈公考虑得周全,价格也公允。”陈日新代表兄弟俩表態,“就按陈公说的,九折市价。”

双方都很爽快。

陈子壮示意陈邦彦:“令斌,麻烦你执笔,按刚才商议的,起草两份契约草案。”

“是,伯父。”陈邦彦走到一旁书案,铺纸研墨,笔走龙蛇,陈氏兄弟在旁边补充几句。

很快,两份契约草案擬好了。

其一为《入股合伙契》,写明陈子壮用现银二千两,入股陈氏兄弟名下的“永丰”等三艘海船,占半成乾股。分红按船队年总利润,年底结算,按股份分配,帐目公开可查。陈子壮不参与航务经营、人事调度,船行盈亏,风险自担,立契为凭,两不相欠。

其二为《粮米专购契》,陈子壮拥有对陈氏船队运到沙贝码头的暹罗、安南稻米优先採购权。每船或每批货,陈子壮至少认购数百石。结算价格以稻米到港当日广州市价的九折计算。陈子壮预付部分定金。契约长期有效,双方可定期覆核。

陈氏兄弟与陈子壮仔细看过后,確认无误。

“好!陈公爽快!”陈日昌笑道。

“二位东家信义为先!”陈子壮回应。

三人提笔,在契约上郑重签下名字,按下手印。一式两份,各自保留一份。

签署完毕,陈日昌兴致勃勃地邀请:“陈公,庞义士,陈先生,请到望楼上来,看看江海的壮观气象!”

眾人登上沙贝码头的望楼。凭栏远眺,珠江口烟波浩渺,伶仃洋水天一色,无数帆影点缀其间,一片繁忙景象。

陈日新指著远处说:“陈公请看,那吃水最深的是暹罗米船,桅高帆大的是往吕宋的货船。这珠江口千帆竞渡,百舸爭流,虽没有大江的汹涌,却有南海的浩瀚。”

陈子壮点头讚嘆:“江天辽阔,船只往来,真是我们岭南的盛景。各位能在这波澜之中开闢商路,连通中外,实在不容易。”

眾人凭栏远眺,但见夕阳映照海波,鸥鸟飞翔,果然好一派南国海景。

……

崇禎二年三月初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