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与费先生的对话(1/2)

旁边一位武院学生插话道:“文渊兄,我看匠师们考虑的在理。兵书亦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建工坊如用兵,柴薪粮草运输便捷,便是占了地利。”

李文渊却仍执著於书本道理,辩道:“然匠造乃国之重事,岂能不循古制?《墨子》中亦详述城防工事之要,首重格局方位,以应天象。”

此时,何伯放下手中的烟杆,慢悠悠地插话了:“小先生们,老头子我说句实在话。古制是死的,人是活的。老爷们要咱们儘快建起工坊,让大伙儿有活干有饭吃,让团练有铁器用。咱们匠人做事,第一要务就是『便宜』,省时、省力、省料、省钱、省事。这片地,柴水方便、运输省力、不扰村里、还安全,那就是好地,老天爷看了也得点头说一声『合適』!”

另一个比较务实的文院学生点头附和:“何伯说得是。《孟子》亦言『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之用,亦重其时其便。赵师傅择近林而建,正是取用便利,合乎时宜,並非一味滥砍滥伐。”

李文渊还想再引经据典,却被身边同窗拉住。大家看著眼前工匠们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听著那朴实无华却无法反驳的道理,再对比书本上的微言大义,似乎有所触动,陷入了思考。

红日西沉,劳作暂歇。

两处工地的入口处,陈子升早已安排好的两名司务司人员和两名请来的帐房先生,在临时搭起的草棚下支起了桌子。

桌上摆放著几串铜钱和一些小额银票,还有厚厚的名册和一筐筐刻有特殊记號的竹製“工筹”。兵士们以什为单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各“作头”上前,逐一报上今日所完成的土方量、搬运木料的根数与重量、夯实地基的面积等。司务员则依据事先定好的工价標准分析记录,旁边的帐房先生则快速拨弄算盘,核算工钱。

何伯、赵老炉等匠师因为整日都在现场指导,同样按日领取了一份额外的津贴。他们捏著得到的工钱,脸上皱纹都笑得舒展开来,连连向管事道谢。

……

工坊工地上的號子声隱约传来,启明斋內却是一片静謐。

陈子壮放下手中的书卷,对侍立一旁的僕役温声道:“去请费尔南多先生过来一敘。”

不过片刻,休养了数日、换上了一身乾净陈家僕役旧衣的费尔南多被引了进来。

他深目高鼻的面容上带著明显的忐忑,这几日他虽然被安置得妥当,饮食无忧,却始终不知这位救了他性命、气度威严又慈和的陈大人究竟是何种身份,更不知今日突然召见所为何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