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如何转交(2/2)

陈福心头一松,知道这“保持联繫”的桥樑算是搭上了。

他立刻起身,带著陈庆深深行了一礼:“谢大人看重!大人心繫百姓,恩泽惠及民间,小人万分敬佩!如果有新的文章或消息,一定第一时间呈送大人过目!”

回到粤南客栈那间狭小的上房,门一关,陈福脸上那点得体的恭敬立刻消失了,变得凝重起来。

陈庆倒了碗水递过去:“福伯,王大人好像很看重咱们书院的事?”

陈福接过水碗,没有喝。

“看重,是好事。但这只是第一步。给钱阁老的信,还在匣子里锁著呢。”

他转过身,看著陈庆和陈玖。

“王大人的门路算是初步走通了,可是想把信送进钱阁老的府邸,那又是另一道难关了。我们是什么身份?阁老家门口看门的,地位可能都比得上七品官!我们连那个『看门的』都未必能见到。”

陈玖著急地说:“那咱们直接把信给王大人,请他转交不行吗?”

“糊涂!”陈福低声责备,眼神严厉,“王大人肯见我们,是因为同乡的情谊,是因为敬重老爷兴办教育。可贸然递信,尤其是一位被罢官的大臣给当朝阁老的信,里面的深浅谁知道?王大人如果觉得为难,或者怕惹上麻烦,一口回绝还算好的,如果因此產生隔阂,断了这条路,后面几位大人的信还送不送了?”

他走到桌边坐下。

“王大人不是对书院的『新文章』感兴趣吗?这就是现成的理由。”

他抬起眼,目光落在陈庆身上,“庆儿,你字写得工整。这几天,你就给我写一份『琼林书院实学纪要』。把咱们书院现在的规模,有多少学生,分几个班,教些什么实用技能,去年在农桑方面取得了哪些实际的好处,比如增產了多少,多织了多少布,用了什么新方法,比如那个浸种法,还有孩子们学了算数,帮家里省了多少钱、少吃了多少亏,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一样样,一条条,清清楚楚写下来!要像今天向王大人匯报那样,实实在在。”

陈庆立刻明白了:“福伯的意思是,把给钱阁老的信,夹在这份『纪要』里面?”

“对!”陈福点头,“表面上,我们送的是一份实打实的书院成果报告,是王大人亲口说想看的东西。至於那封信,它就『恰好』夹在书册中间。王大人翻看的时候,自然会看见。看见了,他如果念及和老爷的情分,愿意帮这个举手之劳,自然会有下一步动作。如果他不愿意,也只当没看见这『多出来的东西』,我们依旧只谈风土人情,不伤和气,这条路就还在。这就是『投石问路』之后的『顺水推舟』。”

他看向那个锁著信匣的床头柜,“火漆封印完好,谁也证明不了我们拆开看过。我们送的,只是一份书院的情况匯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