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长亭外(1/2)

他走到一家掛著“粤记”招牌的粮行前面,这家老板和粤东会馆有些交情。门口同样挤满了人,但老板一眼看见了陈福,费力地朝他点了点头。

“福管事?您也来了?唉,您看这情况,唉。”

“王老板,”陈福凑近了些,压低声音说,“不瞒您说,会馆托我买些粮食应急。您看,能不能行个方便?”

王老板一脸为难:“福管事,您也都看见了!不是我不给您面子,实在是上头催得紧,行情涨得发疯,我这也是小本买卖。”

陈福没再多说,默默从怀里摸出一小锭银子,大概有二两重,借著人群的遮挡,飞快地塞进王老板手里:“看在会馆李老的面子上,还有咱们往后长久做生意的情分。我不要多,只求您能匀几石能存放的粗粮给我就行。”

王老板捏了捏手里的银子,又看了看陈福的眼神,最后一咬牙:“唉!算了!就看在李老和您福管事的面子上!后面库房里还有点陈麦和豆子,不算顶好的,但胜在能存放!按今天早上的价,一斗一钱九分!不能再低了!您要多少?”

“陈麦三石,黄豆两石。”陈福立刻说道。

“嚯!”王老板倒吸一口凉气,这数目可不小,“您稍等,我让人从后门给您装车,这价钱您可千万別说出去!”

很快,陈贵跟著粮行的伙计,推著一辆借来的独轮车,从后巷把五石粮食悄悄地运了出来。

陈福跟在后面,脸色並没有变得轻鬆。

这五石粮食,几乎动用了老爷留给他开店周转的部分备用资金,价格更是让他心疼得厉害。

回到“琼林阁”的后院,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沉重的粮食袋子搬进刚刚清理加固好的地窖里。

陈玖看著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粮袋,忍不住小声问:“福伯,咱们铺子里,所有人加起来也就这么几个,吃得完这么多粮食吗?放久了会生虫的。”

陈福正弯腰检查一袋麦子的封口,听到问话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

他走到地窖口,目光扫过院子里几张年轻又带著困惑的脸,最后望向北方灰濛濛的天空:

“这叫提前做准备。最近会馆里的人,不管是当官的、乡绅还是做买卖的,都在私下传说,关外或者长城哪个关口,恐怕是被韃子攻破了,官军吃了大败仗。消息被封锁得很严,但人心是瞒不住的。如果真是这样,这京城里,上百万的人口,一旦乱了,或者被围困了,粮食,就是命根子。多存一斗,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生虫子?总比活活饿死强。”

粮食进了地窖,陈福的心並没有完全放下。

下午,他又一次来到粤东会馆。

这次,他特意带上了两包上好的新会陈皮和一盒方掌柜之前提过的、京城老字號的点心。

李老爷和方掌柜依旧在內厅接待了他。陈福没有过多客套,送上礼物,再次向方掌柜和李老爷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一点小意思,略表心意。要不是二位和何公仗义相助,小店怎么可能有今天?陈福替我家老爷,再次拜谢了!”他拱手,深深地作了一个揖。

李老爷和方掌柜连忙回礼:“福管事太客气了!同乡之间,本来就应该互相帮助。”

陈福直起身子,脸上的笑容收敛起来,换上了一副诚恳而忧虑的表情:“李老,方掌柜,小店刚刚成立,根基浅薄得像水上的浮萍,全靠会馆庇护。今天过来,除了感谢,还有一件事,心里总觉得不踏实,想请二位给拿个主意。”

“哦?福管事请讲。”李老爷示意他坐下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