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功罪与尘埃(2/2)
刘东暘见势不妙,转身就往后堂跑。
“想跑?”李子成没动,“关门打狗,瓮中捉鱉。他要是能跑了,我今天就把这总兵府的门匾给吃了。”
刘东暘慌不择路地衝进后院,推开后门。
门外,站著一个人。
一个胖子。
王富贵带著几个人,正笑眯眯地看著他。
“刘將军,別跑了。”王富贵手里拿著个算盘,也不知是做什么用的,“我家大人说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您这叫自投罗网。”
刘东暘被五大绑,押回了前堂,扔在了李子成的脚下。
他还在不停地叫嚷。
“李將军,我有功!我献了城!我是朝廷的功臣!”
李子成没理他,只是让人把哱承恩带了过来。
哱承恩走进大堂,看到了父亲的尸体,身体晃了一下,但还是站稳了。
然后,他看到了像条死狗一样趴在地上的刘东暘。
李子成指了指刘东暘。
“他是你的了。”
哱承恩什么也没说,只是走了过去。他捡起了父亲自刎的那把刀。
刘东暘惊恐地看著他,裤襠里,一片湿热。
“不,承恩,贤侄,你听我说……”
噗嗤。
刀,捅了进去。
哱承恩没有丝毫犹豫,一刀结果了这个出卖自己,也害死自己父亲的“盟友”。
他拔出刀,扔在地上,发出一声脆响。
然后,他对著李子成,伸出了自己的双手。
“我,束手就擒。”
战爭,就这么结束了。
天亮时,李如松骑著高头大马,在一眾亲兵的簇拥下,缓缓驶入这座被水淹了一半的城。
他看著跪在泥水里的哱承恩,看著被李子成踩在脚下,已经凉透了的刘东暘的尸体,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城里的水,在几天后,慢慢退去。
留下了一片狼藉,和无数无家可归的百姓。
李子成没閒著。他带著锐字营,开始安抚百姓,组织排水,清理街道。
因为入城时那道“儘量救人”的命令,锐字营成了城里最受欢迎的军队。
老百姓不知道什么大道理,他们只知道,是这支军队,在最乱的时候,从水里把他们的孩子捞了出来。
几天后,城中广场上,举行了一场公开审判。
李如松亲自宣读了朝廷的旨意,將哱承恩及一眾叛將,判了斩立决。
行刑的前一夜。
李子成提著一壶酒,两个碗,独自一人走进了关押哱承恩的牢房。
牢房很乾净。
哱承恩坐在草堆上,看著他,很平静。
李子成把两个碗倒满。
“喝一杯吧。”
哱承恩没动。“为什么?”
“没什么为什么。”李子成自己端起一碗,喝了一口,“就当是,喝个上路酒。也算是,我敬你是条汉子。”
哱承恩沉默了很久,端起了那碗酒。
“如果那天我不降,带著我那几十个兄弟死战到底,结局会不会不一样?”他问。
李子成看著碗里的酒。
“没有如果。”他说,“但你至少,亲手报了仇。换做是我,也会这样做的”
哱承恩笑了,笑得有些释然。
他一口喝乾了碗里的酒。
“好酒。”
第二天,人头落地。
寧夏之乱,彻底平息。
李如松正在灯下,亲笔撰写发往京师的八百里加急捷报。
他的字,写得很好。
捷报上,他先是用了一千字,详细描述了自己是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定下龙王计,一举荡平叛乱。
这是首功,毋庸置疑。
然后,他话锋一转,开始写李子成。
“……麾下参將李子成,於龙头段阵地战,以少胜多,阵斩千级,勇冠三军。后又献诈城之计,亲率锐字营为先锋,水陆並进,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此子,智计百出,临危不乱,实乃国之利刃……”
他把所有能想到的好词,都用上了。
最后,他郑重向朝廷,为李子成请功。
“……臣以为,李子成之功,当晋总兵衔,以彰国恩,以励三军……”
写完,他吹了吹墨跡,满意地把捷报封好。
他知道,把李子成的功劳写得越大,就越能彰显他这个主帅的知人善任。
把李子成捧得越高,这个年轻人,就越会紧紧地绑在他李家的战车上。
这是为帅之道,也是为政之道。
捷报,被快马送往京城。
所有人都知道,一场泼天的富贵,即將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