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2/2)
经过公孙瑾的这一番操作,陆陆续续的从靖北王赵毅的封地之中查出了几十万倾的土地,以及大量被囤积起来的粮食。
在查出大量的土地之后,公孙瑾这边便按照每个成人十亩地的份额,將那几十万倾的土地分给了数十万无地的百姓。
在分地的时候,公孙瑾要求那些分地的士卒必须告诉那些被分到土地的百姓,这些土地都是镇北王苏景明给他们分的,让他们记住苏景明的恩情。
那些百姓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自然是感恩戴德,一时之间那原本靖北王赵毅封地这边几乎家家都掛著苏景明的长生牌。
要知道在这么一个生產力落后的时代,土地对於绝大多数的百姓来说,便是立身之本。
有了土地之后,他们才能够安居乐业的生活下去,至少不要为每日的温饱而烦恼。
所以,对於那些被分到土地的百姓来说,苏景明说是他们的救命恩人一点都不为过。
除了给那些无地的百姓分土地之外,公孙瑾这边並没有说就这么完事了,而是继续治理著这边。
毕竟对於那些刚刚分到土地的百姓来说,哪怕就是种植一些长成时间较短的豆子什么的,至少也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而对於那些饥民来说,他们可撑不到那收成的到来。
所以,公孙瑾这边按照之前苏景明那边曾经跟他提到过的一些办法,先是以借贷的方式,借贷一些种子给到那些刚刚分到土地的百姓,约定等到收成的时候归还。
除此之外,公孙瑾这边还一改之前賑灾放粥的形式,推行以工代賑,开始修建各种道路交通和水利设施。
可以说就现在的靖北王赵毅封地这边,只要不偷懒的话,饿死绝对是不可能的。
但是几十万人的消耗还是巨大的,也就是公孙瑾他们这边通过抄家的方法,获得了不少他们之前囤积的粮食,否则的话公孙瑾这边真不一定能养得起这么多的饥民。
但是面对著至少一个月之后才能收成的局面,公孙瑾这边其实心中也有些焦躁。
毕竟他们这边抄家收缴来的粮食也是有限的,想要让这几十万的饥民饿不死所需要的粮食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大人,我们这边粮食不多了!”
“最多还能再撑一个星期的时间!”
手下將粮库那边的情况对著公孙瑾这边稟报导。
现在距离最早那批豆子的收成还需要大半个月的时间,可是他们这边粮食储存最多还能撑一个星期。
看来得找大人那边了!
巧妇难成无米之炊,若是没有粮食的话,哪怕公孙瑾这边再怎么操作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