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2/2)

余渺道:“我近来常常做梦,都是些以前发生过的事,有一件事埋在我心里良久,日夜煎熬,再不说出来,我可能死了也会继续不得安宁。”

游辜雪眼睫轻轻一颤,眸光流转,大约已经猜到他要说什么。

余渺心虚地避开着他的视线,没有发现他的神色变幻,低头盯着亭外流动在草木之上的银霜月色,自顾自地继续道:“百年前,那一次地龙入海,是我随着土宫的夫子们前往处理的。”

世间五行生转,灵气于天、地、海之间循环往复。每隔千年、万年,便会迎来一次山川剧变。

地龙,乃是地源之力凝化而成,陆地之内的灵脉太盛,便会东倾泻入大海,这股浩瀚磅礴的无形之力,被称作地龙。

地龙所过之处,山崩地裂,江河改道。当年天道宫曾监测到有地龙出世,五宫中人齐出,作为土修一脉的土宫,当然是此次事件的主导者。

余渺又是土宫中的大师兄,自然承担了不少紧要的任务,预测地龙可能所行的路线,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余渺至今都还记得,当初日夜不休,推演勘测,终于绘得地龙大致所行的路线图时,心中那种大石落定的松快感。

图纸上交,他筋疲力尽,放心地闭眼睡过去,等再醒来,所看到的却是一整座毁于地龙所行的城池。

城中屋舍成片坍塌,大地裂开幽深可怖的罅隙,崩塌的山体掩埋了大半个城池,那些凡人就像是受惊的蚁群,在倾塌的蚁穴里惶然无助地奔跑,哭喊,不断被大地的力量吞噬。

余渺痛苦地揉了揉眉心,低声道:“我们已经预测出地龙入海所行的路线,原本是有时间去疏散撤离沿途的凡人的……”

他不知道这中间究竟出了什么差错,会造成这样大的延误,会使得一城之人,毫无防备地被吞噬于地龙之下。

地龙泄出的力量太过骇然,连修士都只能退避,天道宫众人得上面指令,只能在原地待命。

“你的父母应当也是修行之人,他们将所有保命的法器都用在了你身上,勉强将你送出了地龙翻涌的力量中心。”

也算是游辜雪命大,在保命的法器消耗殆尽之时,遇上了岑望言,岑夫子眼见他已到了边缘,心中不忍,在山崩地裂之中,冒着危险冲进去救下了他。

游辜雪成了那一座城池中,唯一活下来的人。

幸而,灾劫只止于这一城,其后天道宫的动作都很及时,层层布防,及时疏散,直到地龙顺利入海,再没有发生过这样惨烈的覆城之事。

此后,天道宫更受到无数凡人感恩戴德,香火供奉不绝。

但余渺却始终想不通,当初为何会延误?他分明已经估算过时间,明明来得及,明明不该造成那样大的一个牺牲。

他不死心地试图去查清原委,最后得来的是夫子们面色凝重,隐晦地提醒他,让他不要执着于此事,事已至此,当向前看,以免生出心魔。

余渺隐约意识到了什么,他也并不是多么奋勇无惧之人,敢于一往无前地继续深究。

只是那覆灭的一城,终究还是成了他的梦魇,成了心中化不开的结,让他从此止步于金丹境界,再无寸进。

到了寿元将尽之时,他终于将心中之结吐露出来,愧疚道:“没能保住那一城,实在抱歉,三师弟。”

游辜雪起身,走到余渺身侧,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抬起头,视线越过石亭飞檐,投向夜幕深处,如浓云一般漂浮在天幕上的悬岛,轻声道:“天灾人祸,势不得已,这些都不是师兄的错,大师兄当年所救之人更多,不必为此愧疚。”

余渺没有登上过问心台,是以他并不知晓天道宫所奉行的治世之道,但游辜雪知晓,这天道宫内所有登临过问心台的仙师都知晓,唯有认同此道者,才能从问心台上走出来。

天道宫要成为正道之首,成为世间的领头者,需要积累足够的信仰和威仪。

若没有一座城池的覆灭,世人又如何能见识到地龙力量的可怕?他们不知这力量的可怕,心中便无畏惧,自然便对解决了灾祸的天道宫生不出多少敬畏之心。

唯有让世人真真切切地看见死亡,看见悲剧,方能对拯救自己的天道宫,感怀恩德。

余渺沉默片刻,轻轻笑了一声,从亭中走出,“我当年也是这般劝说自己。”

可心里的这道坎,终究还是过不去。

他取下灯盏,挥了挥手,“走了。”

游辜雪看着那一盏灯火沿着蜿蜒小道,逐渐消隐在草木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