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1/2)
谁也没想到, 裴玉珍和苏慧则竟然在这次“抄家”中一见如故,交上朋友了。
苏慧则比裴玉珍小了七八岁,一口一个玉珍姐叫得脆甜, 又能放下身段虚心向她请教在京城里生活的各种注意事项, 极大填补了裴玉珍日常社交生活里的空白, 二话不说就承担起了帮助小姐妹一家在京城站稳脚跟的任务。
二人经常约着一块出门逛街下馆子,看房子选铺子。
苏慧则头脑精明, 说起生意经来头头是道,又帮裴玉珍梳理了一下她“硕果仅存”的嫁妆产业,如何换掉不老实的掌柜伙计,调整经营方向, 事事都为她和两个女儿的未来考虑,周到又贴心。
裴玉珍感动得眼泪汪汪,一不小心就把自己之前被骗的事儿说出来了,抱着苏慧则大哭:“狗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她要是早点认识小慧这么好的姐妹,她的嫁妆也不会……呜呜呜……
苏慧则恍然大悟, 拍着她玉珍姐的后背安慰:“没事儿,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家兰猗不是写书挣钱了吗, 到时候我帮她规划置办一份更好的嫁妆。”
裴玉珍抹了把眼泪,没好气道:“她啊,成天就琢磨写写写,哪还有个想嫁人的样子?”
苏慧则不由失笑:“好姐姐, 你两个女儿都这么有本事,只要自己手里攥着银子, 嫁不嫁人的又有什么关系?实在不行,咱们还可以招赘啊。”
裴玉珍对这个提议有些心动,但她也知道自己现在做不了董兰猗的主, 只能含糊应下,“……先看看,要是有合适的青年才俊再说。”
二人今天约饭的地点恰好在国子监附近,裴玉珍突然想起来,便说要带苏慧则去琅嬛馆看一看。
店内冷冷清清,连舒正在柜台后面捧着最新一本《玉堂钗》看得如痴如醉,连屋里进了人都不知道。
裴玉珍不由皱眉,哪有这样当掌柜的?
她使劲咳嗽了两声。
连舒抬起头,一下子就认出来人,整个人都紧张起来,脸唰地红成了煮熟的大虾,“裴,裴夫人,您今天怎么过来了?”
“我来看看店里的生意怎么样,不行吗?”
裴玉珍进来转了一圈,似有不满,“最近我女儿的书卖的还好吗?为什么都没有人上门?”
连舒连忙道:“裴夫人放心,《玉堂钗》的销量一直很稳定,只是最近天气冷了,那些夫人小姐不爱出门,通常是打发府里下人过来直接拿书,加上国子监临近年终大考,学生们都在埋头苦读,所以显得冷清了些。”
“玉珍姐,书坊不比其他卖货铺子,越到年关越是火爆,做的就是细水长流的生意。”
苏慧则看连舒面嫩又紧张,好心替他说了句话,“你看这满室书香,最是幽静雅致,读书人也不喜欢自己常光顾的书坊闹哄哄像个菜市场吧?”
裴玉珍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但她还是对连舒有点不放心,冲他伸出手,“把这两个月的账本给我看看。”
连舒立刻站直身子,果断摇头,“不行,账本只有沈夫人和周夫人才能看。”
“……我是她们俩的小姑!”裴玉珍气得叉腰,“我还是兰猗的亲娘!”
“那也不行。”连舒老实回答,“等您当了琅嬛馆的股东,我自然会把账本奉上。”
“好好好,你这个油盐不进的臭小子,回去我就让人换了你!”
裴玉珍放了句狠话,又从柜台旁边的书架上拿了两本新书,塞到苏慧则手里,哼道:“小慧你拿回去看——喂,记我女儿账上,听到没有?”
连舒默默点头。
苏慧则趁着裴玉珍出门的工夫,飞快往柜台上放了锭银子,小声道:“我是世子夫人的小舅母,改日再来找你谈合作啊。”
这间书坊既然是外甥女的产业,那她自然也要贴补一二,正好让商队回程时先带一车书回去试试水。
她们西北的姑娘就不能有好看的话本子吗?
……
临近年关,还有一件大事,便是乐康公主和姜云霖要成亲了。
这个时间其实有点赶,很不符合公主大婚应有的繁琐流程和威严气派。
但乐康公主和姜云霖私下商量过,二人都需要这桩婚事做挡箭牌,自然是越快越好。
于是在钦天监为庆熙帝送来占卜好的婚期供他挑选时,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六月之间,乐康公主果断选择了前者。
她在庆熙帝面前做羞涩小女儿状:“……女儿年龄也不小了,赶在年前成亲,等到正旦日还能带着姜探花一块来给父皇拜年。”
庆熙帝:……闺女你才二十啊,哪里就不小了?
老父亲又一次感受到了“女大不中留”的辛酸。
不过乐康难得主动向他提一回要求,又是要嫁给自己的心上人,也能理解。
自从这孩子跟着她长姐操持起悯恩寺的事务来,整个人看着都舒朗大方多了。
但庆熙帝还是没有马上答应下来,等乐康公主告退后,立刻偷偷摸摸去找高贵妃,让她安排一个靠谱的女太医,去给乐康公主请平安脉。
“你说乐康这么急着要成亲,不会是因为和驸马情难自禁,做了什么出格的事吧?”
庆熙帝长长叹了口气,“探花郎要是敢……朕就,朕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