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清河古镇,加场!加场……(2/2)

杨教授:“我今天问过了,咱们认识的人里,没有谁接受过清河古镇的邀请担任顾问。”

他问了一圈,得到的答案是确凿的。

秦史本来在世的资料就不多,业内有些水平的研究者其实说来说去也就那么一些,都是认识的。

金教授:“其实,这几年我们也尝试过用ai来修复一些文物,包括这次雍城方面也做过这样的努力,我让他们把结果发过来了,你们看……”

两个年轻人都凑了过去,杨教授明显是看过的。

田凡一看那张图,那明显和vr里看到的差远了,而且还不是因为清晰度或者是真实度这样的技术差距。

“你看圈足的这个部分,还有爵腹和流的这个曲线……”金教授指了指,眼神凝重,“原本觉得按照这个方向来做应该大差不差,但是今天看到vr里的这件酒爵,就觉得差远了。”

就好像是仿冒品以及正品的区别。

大家都沉默了下来。

杨教授喝了一口茶:“还有田凡你发现的工匠戳记,‘寺工丞角工隶臣敖五十年乙巳’,你还记得吧?”

田凡点了点头:“记得,杨教授,这也是我的一个疑点,觉得不符合逻辑。”

“哎——!”杨教授叹了一声,“纪年加干支的双重标注,历史学界的普遍认知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安帝元初甲寅年,也就是公元114年是最早的实例。实际上,干支纪年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岁星纪年,但这么多年里,它的细节是是如何演变的?”

杨教授曾经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事实上,我以前曾经写过一篇论文,内容就不再赘述了,待回帝都后我翻给你看。”杨教授的脸色变幻,“只说结论罢,那就是我认为当时在战国时期,一些王宫之内,其实已经开始萌芽了用纪年加干支的双重标注法!”

但是当时他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证据,所以这篇论文被他给压箱底了。

所以当他今天在vr里看到那个工匠戳记的时候,整个人甚至起了一点鸡皮疙瘩,汗毛都竖起来了。

杨青宁弱弱道:“……说不定,只是巧合?”

杨教授:“那巧合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金教授:“秦昭襄王的玉佩纹样、案上竹简的材质、编绳的系法、甚至上面的文字……”

杨教授接着说:“还有那些宫廷侍卫的皮甲、戟援与戟刺的角度、柲的长度与缠绕方式……都和兵马俑坑出土的尚未完全修复的几件残戟的实物很吻合。”

田凡和杨青宁面面相觑。

金教授:“所以,的确如青宁所说,这个制作方的背后肯定是有非常深度的信息源!甚至,这些信息源比我们现在掌握的还要更广。”

虽然他说这话的时候,也觉得似乎有那么一点诡异,有那么一点说不通,但没办法,事实都摆在自己面前了。

也不得不承认。

几个人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下接下来要做的,最后还是金教授一拍大腿:“这样吧,咱们联系一下清河市的文旅局,看看能不能与古镇官方取得一个联系,能见见后面的制作组那就更好了。”

他们去外地考察的时候一般也是通过文旅局,博物馆和文化馆都是归这个部门管。

可巧了,正好它还管着景区。

“不过要等到年后上班了。”

杨青宁:“那明后天呢?”

他们可是订了三天的票。

“当然是再去体验一下vr!”杨教授说,然后看了看她,“你不用去,你自个儿玩去吧!就是,把你那个快通卡给我们?”他有些不好意思,“爷爷给你双倍报销!”

杨青宁嘿嘿一笑:“给我留一次?”

她想要去预约晚上的大演出,普通预约已经很难预约到了,每天都要靠抢。

杨教授一口答应:“行!”

讨论完之后,大家各自回各自的房间。杨青宁洗漱完躺在床上拿起手机看今天拍的图片和视频。她平时基本不发朋友圈,但是一旦出来玩肯定是要发的。

上一条朋友圈还停留在几个月前,吐槽一个景区实在太坑,避雷。

选了几张照片本来想要修一修的,结果发现除了要剪裁掉一些行人之外,根本不用怎么修,真是摄影白痴来了也能出片。欣赏了很久,仿佛又回到了刚刚的盛景里,她果断发给了嫌弃国内景区人多此刻正在国外度假的闺蜜,然后发了个朋友圈。

闺蜜秒回:【卧槽,你跑哪儿去了?这么美!】

杨青宁:【你这是不睡觉啊?你那儿现在是早上五点吧?】

【睡啥啊!】闺蜜回了个哭泣的表情:【这海岛风景还行,就是太难吃了!他们是怎么守着这么多海鲜然后还能把它们做得那么难吃的?除了烤还是烤还是烤……我是被饿醒的你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