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1/2)

果真是最成功的偃人, 能够不借助偃师独立思考。识迷对他的羡慕可说毫不遮掩,对顾镜观道:“师兄,得空你再教教我吧!我的手艺还没学到家,着急下山, 遇见了迈步过去的坎儿, 也无人能请教。”

顾镜观笑了笑, “偃人就如孩子一样,年岁渐长, 自然会懂得更多。你的偃人不傻, 只是还没到时候罢了。”

话虽这样说, 但起点高与低,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她朝第五海招了招手, “你来,让师叔仔细瞧瞧。”

第五海有些别扭,觑了觑主人,见他笑吟吟并未阻止,只好不情不愿走到了自称师叔的小女郎面前。

识迷牵过他的手,翻来覆去看, 又捏了捏肩胛的榫头, 啧啧道:“天衣无缝, 真是天衣无缝!”

她到处摩挲,第五海实在承受不了这份厚爱, 闷声道:“水缸里没水了,我去把水装满。”便借故遁逃了。

识迷说你看,“他还知道害羞,多聪明!若是把他的脸换掉,换成陆悯……”

顾镜观打消了她的念头, “他虽然通人性,但也只会画人皮面具。陆悯是太师,他精通的东西第五海一窍不通,就算换了脸也没用,很快便会被人识破的。”

识迷不由失望,但也明白这个道理,位高权重者哪里那么容易取代。其实她看见第五海,就冒出了更大胆的想法,换掉陆悯还不够彻底,若是能直接换掉圣元帝,那才是痛快到了极致。

顾镜观当然不知道她此时在打什么主意,他离开师门多年,心里一直深深挂念着,“师父他老人家还好吗?”

识迷说:“师父的身体很不错,时常爱在山里转转,他脚程快,有时候我都赶不上他。但我下山两年了,一直忙于制作偃人,也没有回去看望过他……其实是不敢,我怕师父不满我的所作所为,怕他责怪我,把我逐出师门。”

两个人说起师父,都深感惦念和愧疚。

危真人一生只收了四名弟子,两个不成器,不提也罢。两个倒是入了门,也承袭了机关术,可惜都因这样那样的原因离开了灵引山。如今身边一个嫡传都没有,想想实在很对不起他。

“等我完成了夙愿,我们一道回灵引山吧。”识迷道,“师父应当不知道妙若早就没了,无论当初有多埋怨你,这么多年过去,肯定已经释怀了。”

顾镜观点了点头,“没有下山前,总觉外面的世界光怪陆离,比山里有意思。如今入世了,才觉得这人世糟乱,不如归去。”

无论如何,能遇见同门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寂寞的人世找到了最后的温暖,即便从未见过面,也不妨碍天生的亲近。

接下来便是想办法回到重安城了,这地方不能再逗留,谁知道死士的失踪,会不会很快引来陆悯。

识迷把那三傻催活了,洗刷掉了战后的那段记忆,告诉他们顾镜观就是偃师。

偃人对偃师的爱戴是

发自肺腑的,第一次见到偃师的真面目,比百姓见到皇帝还要激动,直白地说:“偃师别再披斗篷了,夏天热得慌,会长痱子的。”

识迷忍不住要扶额,顾镜观却发笑,“果然天质自然。”

其实偃人的性情,一大部分来源自制作他们的人。性子沉静的偃师,制作出来的大多幽寂,而生性活泼的,创造的自然个个灵动。

至于怎么赶回中都,虽然地处荒郊野外,却也难不住他们。机关术制成的车马,可比用骡马拉的快多了,折叠起来的机簧照着空地上一扔,日行千里不在话下。天色微亮的时候赶到重安城外,再把机关收起来,城门一开,一行六人混在熙攘的人群中步行入城,识迷把顾镜观和第五海带回离人坊安顿,自己看看时辰,该赶回九章府了。

回去怎么应付,还没想好,反正走一步算一步吧。

顾镜观有些担忧,叮嘱识迷切要小心。

识迷很有把握,“陆悯暂且不能奈我何,放心,我自有办法和他周旋。”

至于怎么周旋,无外乎简单地敷衍两句,他要是不依不饶,她只能躺下装死了。

于是带着阿利刀和二典回到独楼,内务参官立刻就把消息传进了议事堂。

彼时陆悯正忙公务,薛城一带有匪患,他下令平虏卫前去剿灭,话刚说了一半,就被进来的参赞打断了。

虽然参赞事先并不知道太师夫人回过娘家,但既然太师后宅的问题解决了,就值得禀报喜讯。于是一字不落地传递到太师面前,“夫人回来了,谈笑风生,神情自若。”

陆悯的脸色沉了沉,“你是新任职吗?这种事,竟然报到议事堂来!”

参赞悚然,忙垂首赔罪。看来这个消息没有令太师心情转好,薛城的变故仍令他不快,调遣好了兵力,复又追责驻守薛城的主帅,“尸位素餐,若无法胜任,就另选能者居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