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导演图鑑(2/2)

我们的电影制度就像封建君主制,电影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於导演是否昏庸。

其它人都没有发挥空间,轻剧本、轻监製、轻演技…

导演把权力垄断,打上自己的烙印,片子拍好了,导演名利双收。

片子要是拍烂了。

“观眾对於流量明星的不满,是因为本身就对这类“流量小生”有先入为主的牴触情绪…”

“如果斗嘴,你永远占不到便宜,一开始我说要上街拍,她说导演使不得,不可能……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她熟悉底层生活……没拍这部戏之前,她估计有10年没坐过公共汽车了。”

“要不是资方硬塞…”

看到了吧,没票房先骂流量明早准没错,不然就甩锅女明星任性不配合,或者大骂资本加塞没演技的演员,更有甚者,直接骂观眾看不懂自己的电影。

总之成则因为导演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败则因为流量没演技,因为女演员任性,因为资方…

这就是国內电影界乱象。

这只是冰山一角,浅浅的一角,水下的冰山真容,足矣沉没千百次铁达尼號。

导演聚拢权力之后要干的事情,才是真的可怕。

潜规则?饭后甜点料罢了,算不得正餐…

阴阳合同…注水走资…以电影撬动股价涨跌…

这些才是演员们想都不敢想的利益基本盘!

正因为导演的门门道道如此之多,像路北这样科班毕业的本科生,二十年时间沉淀积累,只要你不想同流合污,一样不能门径。

也是因为这种乱象,导致编剧在国內不收重视,剧本卖不上价钱。

李冰能给路北三百万,確实已经是当前环境下的最高价了。

如果不是李冰確实很需要这部剧,时间点巧合,加上路北熟悉娱乐圈的谈判技巧,筹码频出,他也一样拿不到这个价位。

即便是这样,他也得用上对赌协议,才能最后拿到本就该属於这个剧本的价值。

因为对赌协议,如果《石头》的票房成绩要是不理想,他就相当於白折腾了。

所以路北丝毫不敢大意,坐到电脑面前就认认真真地写《石头》的剧本。

直到李鱈办完事回来,路北还在键盘上敲著分镜镜头。

李鱈没有打扰路北创作,而是轻轻走到他的身后,弯下身子趴在他的椅子靠背上,默默看著他写剧本。

她越看越入神,慢慢眉心都凝成了一条深沟。

最后,她拿出电话。

“姐,我们亏大了,我看了这小子的完整剧本,这货绝对要发財啊!”

“他连分镜都写得一清二楚,看来是真的想一个月拍出来的,可能这小子真的有能力创造奇蹟,宣发可以按他说的提上日程了!”

“对了,《风声》也可以给媒体透露一点风声,提前预热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