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追隨我,直到尽头(1/2)

诸葛亮这个问题一问出来,孙权便眼睛一亮,大喜过望。

好一个诸葛孔明!

鲁肃和甘寧都不敢对我说的话,你居然率先问了出来!

好!

孙权也不瞒著他,直接承认了。

“汉祚已衰,难以復兴,就算我没有作为,恐怕曹氏最终也会取代汉室天下,天下崩坏,人心离乱,希望恢復大汉的人已经不多了,天命有常,神器更易,此乃自然之理,既如此,我为何不能以此为目標,奋战至最后一息呢?”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衣袖下的手紧紧攥住了衣襟。

纵使早有预料,当孙权真正把这些话说出口的时候,他依然感到震撼无比。

这些话的衝击力宛如无形的浪,一浪接著一浪的冲刷著他的思绪,將他冲刷的甚至有点喘不过来气。

他挣扎著探出头来呼吸,紧紧握著救命稻草不鬆手,这才终於稳住了自己的站位,终於在这波衝击中保持住了自我。

“汉室衰微,天下动盪,但有识之士大多依然认可天子,认可汉室,將军欲图天下,难度会很大,也会很危险。”

诸葛亮的表態不甚明朗,但是孙权还是嗅出了诸葛亮的意思。

可与不可,诸葛亮自己也没把握,也在纠结,甚至不敢做出决断。

不过这一回,孙权可没打算退让或者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他才不管什么天命註定白马之盟啥的,这天下你老刘家坐得,我孙某人就坐不得?

於是他笑了笑,很是自然的为自己斟了一杯酒。

“孔明,你觉得高祖皇帝是如何得了天下的?”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诸葛亮愣了愣,而后反应过来,这大概是孙权想要阐述一些理念来彻底说服自己。

他有些好奇,孙权是如何看待此事的,於是他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秦政暴虐,天下动盪,六国起事,群雄逐鹿,高皇帝以赤帝子斩白蛇起义,纵横捭闔,得人心,得天下,群雄授首,百姓归心,天命所归,於是建有大汉。”

孙权喝了口酒,摆了摆手。

“哪有那么多有的没的,孔明,就四个字,兵强马壮。”

“这……”

诸葛亮一时想要驳斥孙权这过於简单粗暴的看法,但是张张嘴,却觉得这个东西他不好驳斥。

刘邦得天下,说破天,就是兵强马壮,打贏了所有竞爭对手,然后得了天下,和其他事情又有多大的关係呢?

难道否认兵强马壮的重要性?

但是其他……

诸葛亮一时间又开始纠结了。

看著他那纠结的表情,孙权哈哈一笑。

“孔明,不要怀疑你自己的直觉,说一千道一万,高祖能得天下,就是因为能打,就是因为天下群雄加在一起也打不过他,所有的一切都压不过能打二字,韩信说高祖只能统兵十万,那是因为说这话的人是韩信,是兵仙,不是旁人。

而且十万人很少吗?一点也不少!十万大军,就是可以横扫天下的兵力!自古以来,哪位兵家敢说十万大军不够多、不能平定天下的?高祖的確打过败仗,那对象也是项羽啊,那可是西楚霸王,而且到最后,不还是被高祖反败为胜?

你別看后人说项羽多么勇猛善战,多么英武非凡,但是孔明,项羽就算一直在贏,贏到最后,不还是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高祖输来输去,最后得了天下,成了皇帝,开创四百年大汉,到底谁更能打,难道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的事情吗?”

说著,孙权一口把杯中酒喝乾,继续开口。

“说完高祖,再说说光武皇帝,孔明,光武皇帝为何能再得天下中兴汉室呢?还是因为能打,天下群雄加在一起也都打不过光武皇帝,想尽办法就是打不过,没办法,所以光武皇帝得了天下,再造汉室,一直到如今。

不过,我这个能打的意思並非仅仅只是说临阵指挥的军事才能,还有其他一切为此而辅助的才能,比如重要的识人用人之术,还有合纵连横之术,还有安定后方恢復生產之术,这些统统都是能打的依仗,这些加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能打。

高祖皇帝也好,光武皇帝也好,甚至始皇帝也好,他们能得天下,能坐稳江山,就是因为能打,就是因为所有对手用尽全部的方法都打不过,都被消灭掉,这才最终得了天下,他们都是不世出的人杰,天下无敌,所以才得了天下,做了皇帝。

或者说明白一点,这天下从来就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是打下这天下的那个人的天下,至於其后的继承者,各凭本事吧,能坐稳,就坐稳,坐不稳,那也不能怪罪旁人,所以今后若是我侥倖为帝,我是不会在乎后代子孙能否坐稳天下的。

我把我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了,做到我能做到的全部,至於他们能否接下我的基业,继承下去,传承下去,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不论是二世而亡,还是万世一系,我都不在乎,我死了,管不到,也不想管。”

孙权话说完,又给自己斟了一杯酒,慢慢的喝。

诸葛亮其实很想说些什么,但是他思考来思考去,还是觉得脑子嗡嗡的,没办法完成完整的思考过程。

所以他只能无奈地承认,孙权说的很有道理,甚至就是大道理本身,无法辩驳。

这天下,確实是把天下打下来的那个人的天下,至於之后嘛……无外乎都是些神神鬼鬼的玩意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