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高山下的花环》发表(2/2)
此时的首都。
首都的四五月份比之武汉铁定是凉快一些的,大多都是十五度附近,所以还穿的的长袖。
首都最热闹的还是火车站,一车又一车的知青从地方被拉了回来,人员越来越多,越来越冗杂,造就了几十万的未就业人口。
当然,83年的事情就是和这段时间相关联。
路过火车站,看了一眼走过的人群,冯牧说了一句:“人可真多呀!”
冯牧不说派系了,他是76年之后发表关于伤痕文学文学评论比较多的作家,支持平凡的。
去了书店,拿了一本书,冯牧回了家里。
老伴还在吐槽:“哎呀,物价又涨价了,怎么今年还在涨价呢~!这工资也不见涨。”
79年从 3月起陆续提高了粮食等 18种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十一月甚至全国范围内提高了猪肉、牛肉、羊肉、鲜蛋、家禽、水产品、牛奶和蔬菜等 8种主要副食品销售价格。
冯牧说道:“好了好了,调整价格也是为了广大农村考虑。”
“……”老伴看了一眼躺在躺椅上就开始看小说的冯牧,问了一句:“晚上吃什么?”
“嗯……我要吃卤牛肉。”
“牛肉才涨价,买不起呢!”
现在这个年代,除非是产量十分大的作家,一般的作家其实都过不上特别富裕的生活,冯牧主要的工资还是来自《文艺报》这个单位,一个月一百来块。
“那你做点简单的,看你吧。”
冯牧说完就埋头看起来小说,翻到第一篇赫然就是周旭的小说《高山下的环》!
他继续看下去。
看到那一段:“有这么一位神通广大的贵妇人她竟有本事从千里之外把电话要到我的前沿指挥所。他奶奶的,走后门竟走到我流血牺牲的战场上。
我不管她是天老爷的夫人,还是地老爷的太太,谁敢把后门走到战场上,要让她的儿子第一个扛上炸药包,去炸碉堡!去炸碉堡!”
看到这么一段话,冯牧眼眶微微湿润,他突然叹息一声:“写的真好!!”
于是他又了两三个小时才把小说完完整整看完。
站起身就往外面走。
看的里面的老妇人一脸的惊讶,连忙问道:“你干什么呀?”
冯牧说道:“我出去一趟,去单位一趟!”
“都这么晚了,你还去什么单位呀!?”老妇人抱怨了一句。
“我去单位忙工作。”
戴上一个毡帽,他直接去了《文艺报》的编辑部,现在的冯牧任职的正是《文艺报》的主编。
来了单位,他们《文艺处》的人现在还有走完呢,这时候的文学盛况,是编辑想要出名,作者也想要出名。所以有些时候实在是忙,有的编辑就会在编辑部通宵。
进了编辑部,冯牧左右看了看。
看到了阎纲。
他立马招招手打了一声招呼:“老阎!”
现在的《文艺报》的副主编就是阎纲,此人也是文学评论界里面的有名人物,参与过不少的文学大奖的评委会。
“是你呀,我以为谁叫我呢,你不是回家陪老婆暖被窝去了吗?”阎纲开句玩笑。
冯牧拿着笔杆子,另一只手拿着那本小说:“这小说发表了两三周了,我才看到,写得是真好呀!你看了没有!?”
阎纲低头看了一眼杂志,立马点点头:“《高山下的环》?我看完了,确实很不错的作品!你才看呀?”
“这几天忙的没有时间看书了,最近扫杂志的时候看到的,这个作者好像叫做周旭吧?以前有作品吗?”
阎纲想了想:“我发现他火了之后,就搜了一些他的资料来着,有过一些作品!就是《解放军文艺》发表的一篇《长津湖》,一月份的时候了。那时候不太知名呢!”
当然那时候小有名气,只是在读者当中,文艺圈向来不太会主动关注军事题材的作品的。
“原来!这应该是个新人作家,潜力很大呀,这作品写得好,我准备写个评论……”
“……明天之前给我吧?这明天就开始定稿印刷了。”阎纲说道。
“我现在写完拿过去!”
冯牧这些老战士,做事情都是风风火火,说什么做什么的,所以他现在就已经埋头开始写作了。
阎纲一旁看着,刷刷刷,纸上就出现了几个大字。
等着冯牧写完这篇三千多字的文学评论,都到了晚上十二点了,他才拿着去了编辑部,吩咐道:
“明天,你们记得把主编的这篇作品放在下一期的杂志里面。”
干完这些,他都开始打哈欠了。
……
此时的京城军区。
一个二十出头,面容尚显青涩,穿着军装的男人出现在操场上面,他有一张标准的大嘴,还有不整齐的烂牙。
一笑起来,就呲着一口大牙。
冯小刚走进文工团的练舞厅。这老小子78年正式参军,在京城军区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
从书架上面拿走了一本《解放军文艺》,略带挑剔的眼神审视着新出来的小说。
“《高山下的环》,这个口气倒是不小。”
说完这句话,冯小刚拿着小说走进了屋子里面,一边走一边看着!
“别说……写得还真挺好看。”
《解放军文艺》属于部队服役生涯里面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冯小刚看完了一遍小说,还有点意犹未尽,他皱着眉头继续思索着小说的故事。
越想着越觉得这篇小说写得确实是带劲呀。
那边的分队长看到了在这里发呆的冯小刚,喊了一声:“还愣着干什么呢!看舞台去呀!”
冯小刚一愣,放下来手中的杂志离开。
等着忙完了,冯小刚又是拿起来小说观摩着,越看越觉得好,于是给《解放军文艺》寄过去一封信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