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微型机甲,RSC30mini版(1/2)
时间迈入六月中旬,方磊也开始进入了中考最后的衝刺期。
这个时间,方远也暂时停下了自己的赚钱事业,开始著手rsc30电磁动力装甲雏形的製造。
虽然那一堆图纸他已经看过很多次了,但这一次,他却看得务必认真,一边看,还一边做著笔记。
这一台动力装甲,按原本的设计足有三十五米高,除去核心模块,各个附属模块更是高达十几个。
但按方远现在的条件,自然是不可能原样復现的。
真要造一个三十几米高的中型机甲,根本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可以短时间完成的,而且他存的那二十几万远远不够。
为此,他只好在原设计图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修改。
將原本的中型机甲改成了三米高的微型机甲,同时將核心模块的高级电磁动力核心也替换成了二手低级核心。
十几个附属模块也削减到了四个主要模块。
即便如此,最后计算出来的预算也达到了三十万。
无奈之下,方远只好再次精打细算,將一些非核心的材料都替换成了更具性价比的下位替代品。
这个修改设计的工作並没有持续太久,仅仅两个通宵,方远就完成了初步设计。
修改之后的rsc一共分为了五个模块,核心能源模块採用二手电磁核心,虽然效率不算太高,但胜在便宜。
附属模块则分为作业系统模块、动力驱动模块、武器模块、防御模块。
武器模块他的设计是最简单的,就是一个合金拳套,只是在拳套的尾部加了一圈小型喷气驱动装置用来加强拳头的爆发力。
同时为了提升拳套的破甲能力,他在拳套的顶部还加了几个圆形的凸起。
这样设计的目的也是为了最大化他本身的力量优势。
毕竟机甲的存在,尤其是近战机甲本身就是以人体自身的素质为基础,自身素质越高,机甲发挥出来的威力也就越大。
动力模块则是全系液压系统,以及脚踝处的反重力踝环用来加强机动性。
至於防御模块则全是从垃圾场带回来的合金板甲,几乎算是最原始的防御体系。
作业系统是他自己在网上找的一个基础机甲的开源系统,然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
这种程度的操作体系几乎就是最原始的存在,甚至连最基础的智能辅助都没有。
在做好了前期准备后,方远也终於开始了自己真正的机甲製造之路。
为了不打扰方磊方薇两兄妹,同时机甲的製造对於场地要求很高,方远索性去租了个一个旧厂房作为製造基地。
为了节省开支,租的这个厂房也位於基地市的郊区,十分偏僻,几乎没有生人打扰。
甚至於厂房里面的有些隔墙都开始垮塌,好在外部的整体结构还算稳定。
在租好了製造基地后,方远还了半天时间专门布置了一下,把自己的工具全部搬到了这里,还带来一些格斗训练用的器具。
尤其是加装了防盗门和全方位的监控系统。
一切准备妥当,方远也正式开始了机甲的製造工作。
这一次rsc30mini版的製造,从部位来分一共分为头盔、面甲、胸甲、背甲、臂甲、腿甲、武器、过渡连接、內部动力模块等。
由於有轻装动力臂积累的製造经验,在分部位製作这些模块时,方远並没有遇到太多的难题。
毕竟像这种比较基础的微型机甲製造最困难的就在於材料和设计图,这两样东西解决了,后面的製造反而是最简单的。
又过了两天,方磊终於走进了中考的考场,而方远也开始了rsc30mini版的最后拼接工作。
为了加快进度,同时为了关注方磊的考试,他乾脆请了三天假。
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方磊的中考圆满结束,方远的拼接工作也只剩下了最后一部分。
但最后这一天,他还是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带著方薇骑著摩托车来到了方磊考试的地点,
南华基地市第一中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