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定量减少(2/2)
刘海中紧隨其后,略一犹豫:“我出四十!”虽然比易中海少点,但也不算寒酸,他特意挺了挺胸,怕被人比下去。
三大爷阎埠贵推了推眼镜,眼珠转了转,算盘打得噼啪响:“我家人口多,出六十!”
“我出二十!”傻柱挠了挠头,从兜里掏出两张皱巴巴的十块钱,“这个月工资刚发,就剩这么多了。”
秦淮茹站在贾张氏旁边,手里还攥著块没洗完的抹布,脸上带著愁容,小声说:“我家就剩五块钱了,都拿出来。”
贾张氏在旁边撇嘴:“就五块钱也好意思拿出手?”被秦淮茹瞪了一眼,才悻悻地闭了嘴。
眾人你三十我二十,气氛渐渐热烈起来,刚才因粮票缩减而起的恐慌,被这股抱团取暖的劲儿冲淡了不少。张昊站在人群后,心里盘算著。
他空间里的粮食够一家子吃好几年,按理说没必要凑这个钱。可转念一想,自己刚搬来,要是不参与,显得太不合群。而且,跟著大伙一起买粮,走明路,就算日后真闹饥荒,自家有粮也说得过去“当初凑钱买的,省著吃到现在”,谁也挑不出错处。
“我出一百。”张昊往前站了站,声音不大,却让喧闹的院子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唰”地聚过来,带著惊讶和咋舌。
“一百块?”傻柱眼睛瞪圆了,“昊子,你这也买太多了!”
易中海也愣了一下,隨即点头:“张同志真是实在人。”
张昊笑了笑,解释道:“家里人多,爹娘年纪大了,经不起饿。爷爷奶奶虽然在乡下,也得备著点,省得回头著急。”
这话合情合理,眾人也没多想,只当他是孝顺,家底厚。三大爷赶紧在小本子上记下:“张昊,一百块。”字跡写得格外用力,生怕漏了。
凑钱的事定下来,由易中海和刘海中明天去粮站跑一趟。散场时,街坊们三三两两地往家走,嘴里还在念叨粮食的事。
“这下能鬆口气了。”娘拍著胸口,跟在张昊身后回跨院,“刚才听王主任说缩减粮票,我心都揪紧了,生怕你们饿著。”
“娘放心,饿不著。”张昊笑著锁上门,“就算粮站买不著,咱还有存粮呢。”
晚饭时,谁也没再提买粮的事。夏荷讲著院里孩子的趣事“二大爷家的光福,为了抢颗,跟三大爷家的解旷打架,被二大妈追著打了半院”;秋菊说今天去供销社,看到红头绳挺好看,想给娘编个辫子;娘则计划著明天给春桃她们做新鞋,“布票虽然少了点,凑凑总够做几双鞋的”。
跨院的灯亮堂堂的,映著一家人的笑脸。窗外传来中院隱约的议论声,还有许大茂家的声响,但都被这满院的温馨挡在了门外。
张昊喝了口爹递过来的酒,心里踏实得很。不管外面多紧张,只要这跨院里的人平平安安、热热闹闹的,就够了。
夜渐深,院里的灯一一熄灭,只有东跨院的灯还亮了会儿,直到月上中天,才缓缓熄灭,融入沉沉的夜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