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冬至团圆夜的传承(1/1)
冬至前的北风卷著雪沫子,把四合院的门楣都染成了白的。许朗一早就在院里扫雪,竹扫帚“沙沙”划过青砖,扫出条通向厨房的小路。傻柱端著盆热水出来,“哗啦”泼在台阶上,蒸汽腾起时骂了句:“这鬼天气,冻得耳朵都要掉了!”话音刚落,就见小远裹得像个包,举著个雪球从西厢房衝出来,正砸在傻柱后背上,引得院里一串笑。
苏晚在堂屋的大炕上摆著面盆,白的麵粉堆成小山,旁边是盆剁好的白菜肉馅。“晓梅,把硷面拿来。”她手腕转著擀麵杖,麵皮在案板上“啪啪”响,转眼就变成张薄如纸的圆片,“今儿冬至,得吃饺子,不然冻掉耳朵。”晓梅应著,手里还捏著手机看食谱,“妈,人家说放个鸡蛋在馅里,会更鲜。”苏晚头也不抬:“听我的,放把虾皮,比啥都鲜,你姥姥当年就这么教的。”
念秋带著双胞胎来了,羽绒服上还沾著雪粒。“奶奶,我们带了速冻饺子!”大宝举著个塑胶袋往里冲,被念秋拽住:“瞎闹,太奶奶要亲手包的才香。”二宝早挣脱了,凑到苏晚身边,伸手去抓麵粉,结果抹了满脸,活像只小雪人。苏晚笑著用围裙给他擦脸:“这孩子,跟你爸小时候一个样,见了面盆就手痒。”
院里的雪越下越大,建业开车去接秦淮茹的重孙女一家,回来时车顶上堆著层白。姑娘抱著个保温桶进来,揭开盖就冒热气:“苏奶奶,俺们做的羊肉汤,给您驱驱寒!”傻柱正蹲在灶台前烧火,闻著香味直吸鼻子:“还是你这丫头会疼人,比念秋强,她就知道带速冻的!”念秋笑著捶他一下:“爸,您就向著外人!”
包饺子的队伍在堂屋排开长阵。许朗负责擀皮,擀麵杖在他手里转得飞快,麵皮边缘薄中间厚,像朵朵圆月亮。苏晚捏饺子最快,捏出的褶子又匀又紧,二宝在旁边学,把饺子捏成了元宝状,惹得眾人笑。“太奶奶,这个给傻爷爷吃!”二宝举著歪扭的饺子往傻柱嘴边送,被烫得直缩手,傻柱张口接住,边嚼边夸:“比你太奶奶包的香!”
三大爷的重孙子带著女朋友来了,姑娘是南方人,从没包过饺子,笨手笨脚地把馅放太多,一捏就漏。苏晚教她:“馅要放中间,像给孩子包襁褓,鬆紧要正好。”姑娘学得认真,额头上的汗滴在麵皮上,晕开个小湿点。“这饺子啊,就像过日子,”苏晚帮她捏好褶子,“太满了容易散,太浅了没滋味,得恰到好处。”
傻柱在厨房煮饺子,锅里的水“咕嘟咕嘟”翻,他拿著长筷子搅:“饺子下锅得顺锅边溜,別让它们粘锅底,跟待人似的,得顺著性子来。”第一锅饺子捞出来,他先给许朗苏晚端去,碗里还臥著两个荷包蛋:“老规矩,先敬长辈。”小远踮著脚够盘子,被念秋按住:“等会儿吃,先给张奶奶送一碗。”
张奶奶住在隔壁,腿不好常年不出门。小远捧著保温桶跑去,回来时脸蛋冻得通红:“张奶奶说,饺子比她年轻时吃的还香!”许朗听了直笑:“你张奶奶年轻时候,这院里就数她包饺子快,现在轮著咱给她送了。”
午后雪停了,太阳从云里钻出来,照得院里的雪闪金光。傻柱在院里支起桌子,把羊肉汤、凉拌菜、饺子摆开,像个小型宴席。建业打开瓶酒,给许朗和傻柱各倒一杯:“冬至大如年,咱爷仨喝一杯。”许朗抿了口酒,看著满院的人:“当年你爷爷在的时候,冬至就这么热闹,只是那时候没这么多菜,一碗饺子就够高兴的。”
二宝突然指著墙上的壁画喊:“太爷爷,画里的人也在吃饺子!”眾人抬头看,壁画左边的老人们围坐在桌前,许朗的老伴举著筷子,傻柱爸正往嘴里塞饺子,右边的孩子们在雪地里追跑,手里举著葫芦。“这画啊,是念想。”苏晚给二宝夹个饺子,“让你们知道,以前的日子是啥样。”
吃著饭,实践队的学生们来了,手里捧著副对联:“爷爷奶奶,我们写了副冬至联,给您贴上!”上联是“一碗饺子藏岁月”,下联是“满院温情传古今”,字里带著稚气,却笔笔认真。傻柱抢著去贴,结果把上联贴反了,引得眾人笑:“傻爷爷,字要正著看!”
傍晚时,孩子们在院里堆雪人,用胡萝卜做鼻子,煤球做眼睛,还给雪人戴了顶傻柱的旧帽子。许朗坐在廊下看,苏晚给他披件袄:“別著凉了。”许朗摇摇头:“不冷,看著他们闹,心里暖和。”他想起年轻时的冬至,老伴在灯下缝衣,他在院里劈柴,傻柱爸端著碗饺子送来,三个人站在雪地里,边吃边聊,哈出的白气混在一起,像朵大。
夜里,孩子们睡熟了,屋里还飘著饺子香。苏晚在灯下补袜子,许朗坐在旁边看老照片,照片上是他和老伴刚结婚时的冬至,两人穿著袄站在院里,身后的葡萄藤光禿禿的,却透著股精气神。“你说,咱这院,是不是比以前更暖了?”苏晚突然问,许朗点点头:“暖,因为人越来越多,日子越来越甜。”
傻柱在厨房收拾,听见这话喊:“明儿我炸油条,给你们配豆浆!”月光从窗欞照进来,落在桌上的饺子盘里,剩下的几个饺子像元宝,闪著淡淡的光。许朗把照片放回相册,突然明白——所谓传承,就是把寒冷的日子过成暖的,把孤单的时刻凑成圆的,就像这冬至的饺子,一辈辈包下去,馅里藏著的,永远是家的味道,是爱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