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七夕巧思里的传承韵(1/1)
入伏的第七天,四合院被暑气蒸得发蔫,唯独葡萄架下藏著片凉。许朗坐在竹榻上编竹篮,篾条在他手里绕出菱形格,傻柱蹲在旁边剥莲子,青绿色的莲衣堆了小半碗。“小远呢?”许朗往院里瞅,竹篮的底快编好了,“让他来摘几串青葡萄,泡在井水里镇著。”傻柱往厨房指:“跟二宝抢吃呢,被念秋拧著耳朵训呢。”
苏晚在堂屋的八仙桌上摆开彩线,红的、绿的、蓝的像铺开的彩虹,她正用蜜蜡粘线头,线头在烛火上燎过,瞬间凝成小疙瘩。“晓梅,把那盒银针拿来。”银针躺在红木盒里,针尾镶著小珠,是她年轻时陪嫁的物件,“今儿七夕,得给孩子们做『巧果』,针得亮堂,面才不粘。”晓梅捧著针盒出来,手里还拿著部手机,屏幕上是个教做巧克力巧果的视频,“妈,您看人家用模具压,样多好看。”苏晚凑过去瞅了瞅,笑:“架子,巧果得手捏才灵,你姥姥当年捏的牛郎织女,眼睫毛都能数清。”
院里的石榴开得正烈,有朵落在井台上,被小远捡起来別在二宝头上。“二婶说,七夕要拜织女,求手巧。”小远举著个纸折的喜鹊,“太奶奶,您教我们叠纸船吧,放井里能漂到银河去。”苏晚擦了擦手,拿起张彩纸:“叠船得把底折平,不然站不住牛郎织女,就像做人,根基得稳。”
念秋带著双胞胎的新衣裳进来,布料上印著鹊桥图案。“妈,您看这布,给孩子们做件小褂子,应景。”她帮苏晚理彩线,线轴在桌上转得像陀螺,“建业单位发了电影票,晚上咱去看《牛郎织女》?”傻柱刚端著井水镇的西瓜出来,闻言接话:“看啥电影?咱院里的葡萄架就是银河,我给孩子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比电影精彩。”
秦淮茹的重孙女挎著竹篮进来,篮子里是块新绣的方巾,上面绣著並蒂莲。“苏奶奶,俺娘绣的,给您擦汗用。”她把方巾往苏晚手里塞,“俺还带了些新摘的菱角,煮著吃脆甜。”苏晚摸著方巾上的针脚,密得像鱼鳞:“你娘这手艺,比当年你太奶奶还强,那时候她绣个鸳鸯,鸟嘴总像鸭子。”
实践队的学生们扛著摄像机来了,为首的姑娘举著话筒笑:“观眾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老北京四合院,体验七夕『乞巧』习俗,看这满院的巧思,藏著多少代人的浪漫。”傻柱正蹲在灶台前和巧果面,麵团里掺了芝麻、核桃碎,他往面板上摔了摔:“別拍我,拍苏老师,她捏的巧果能看出眉眼!”
学生们围著学手艺。学捏巧果的女生把麵团捏成了圆疙瘩,苏晚手把手教她:“食指往中间按,拇指推两边,这是织女的脸;再捏个尖下巴,是牛郎的;喜鹊得捏出翅膀,不然飞不过银河。”女生试著捏了只喜鹊,翅膀歪歪扭扭,引得眾人笑:“这喜鹊像打了败仗的。”
学绣的男生更手笨,针总扎在布外面,苏晚把绷子往他怀里塞:“左手得把布绷紧,就像你们打篮球,得稳住重心。”她教他“线要埋在布里,別露线头,就像心里话,得藏著才金贵”,男生学得认真,额头上的汗滴在布上,晕开个小小的湿痕,倒像朵天然的。
许朗被几个学生围著编鹊桥,竹篾在他手里搭出弯弯的桥,“这桥得两头高,中间凹,像真的鹊桥,牛郎织女走上去才稳。”他指著桥洞:“留七个洞,代表七月七,每个洞都得一样大,就像日子,得匀著过才长久。”学生们用胶水粘竹籤,粘得歪歪扭扭,许朗嘆口气:“不用胶水,竹篾得互相咬住才结实,就像咱家人,得互相帮衬。”
傍晚的风带著凉意,井水里的葡萄镇得透心凉。傻柱把巧果摆上桌,有牛郎织女,有喜鹊,还有歪瓜裂枣的“学生作品”,苏晚往巧果上撒白:“甜丝丝的,织女才肯显灵。”小远和双胞胎举著巧果往葡萄架下跑,嘴里念叨:“织女姐姐,给我双巧手吧!”
实践队临走前,在葡萄架下掛了串纸折的星星,每个星星上都写著心愿。傻柱指著自己写的:“我盼著今年的葡萄甜掉牙!”苏晚的星星上写著“孩子们平安”,许朗的则是“竹篮编得比去年好”。学生们的心愿更热闹,有“考研上岸”,有“找到对象”,引得眾人笑个不停。
夜里,葡萄架下点起了小灯笼。许朗躺在竹榻上,听傻柱给孩子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织女的织布机比苏奶奶的还巧,织出的云彩能当衣裳穿……”苏晚坐在旁边纳鞋底,针脚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像缀在布上的星。
小远突然指著葡萄藤喊:“太爷爷,您看!喜鹊在搭桥!”眾人抬头看,月光透过叶隙,在地上投出细碎的影,真像无数只小喜鹊在飞。许朗笑著摸他的头:“是呢,织女正踩著桥来看咱呢。”
傻柱端来煮好的菱角,黑紫的壳裂开缝,露出雪白的肉。“吃菱角得横著咬,”他给孩子们示范,“就像啃生活的硬壳,得找对法子。”建业给许朗和苏晚剥菱角,念秋举著手机拍月亮,屏幕里的圆月像块透亮的玉。
许朗把剥好的菱角递给苏晚,突然想起年轻时的七夕。那时候他刚和老伴认识,在夜校的葡萄架下,他给她编了个竹戒指,她给他绣了块手帕,上面歪歪扭扭绣著颗心。如今手帕早就磨破了,可那份暖,却像井水里的葡萄,镇了几十年,依旧甜。
“你说,这七夕过的是啥?”苏晚突然问,许朗望著天上的月亮:“过的是念想,是盼头,是把日子过成诗,哪怕穷得只剩块巧果,也能吃出甜来。”傻柱在灶房哼著跑调的小曲,正给明天要带的巧果装袋,声音混著蝉鸣,软乎乎的像块。
葡萄架下的灯笼渐渐暗了,孩子们的鼾声和故事里的鹊桥混在一起。许朗闭上眼睛,梦里都是巧果的香,彩线的软,还有学生们写在星星上的心愿。他知道,这七夕的巧思,从来不止是捏巧果、绣鸳鸯,是把寻常日子过出滋味的慧心,是老辈人把浪漫揉进麵团里,晚辈人把期盼掛在葡萄架上,哪怕只是颗菱角、缕月光,也能漫过岁月,让每个平凡的夜晚,都藏著不淡的甜,和生生不息的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