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春风送暖,商路初开万象新(1/2)
第231章 春风送暖,商路初开万象新
大年初二的清晨,清溪村还浸在年节的余韵里,裊裊炊烟混著融雪的湿气,在黛瓦白墙间轻轻浮动。许朗刚把给邻村长辈备好的年礼装上牛车,就见村口的石板路上,傻柱正领著两个穿青布袍的汉子往祠堂走,那两人肩上搭著褡裳,褡裳角露出些油纸包的边角,想来是拜年的伴手礼。
“许朗哥,这是洛阳来的李掌柜和王帐房!”傻柱冻得鼻尖通红,嗓门却亮得很,“他们天不亮就过了山,说怕来晚了扰了咱过年的清净。”
被称作李掌柜的汉子约莫四十岁,留著两撇山羊鬍,眉眼间带著商人特有的活络,他拱手笑道:“许东家客气,我等冒昧登门,一来是给清溪村的乡亲们拜个晚年,二来是想聊聊合伙开罐头厂的事——昨日看了傻柱兄弟捎的信,我家东家连夜让我带了章程来,说这事得趁热打铁。”
许朗引著两人往祠堂走,脚下的雪水浸湿了鞋帮,却不觉得冷。祠堂里还留著除夕长桌宴的痕跡,墙角堆著没烧完的松枝,空气里飘著淡淡的松脂香。周先生正带著几个学生描红,见有人来,便让孩子们先去院子里玩雪,自己则泡了壶新茶过来。
“李掌柜一路辛苦,先尝尝咱村的山茶。”许朗给两人斟上茶,茶汤清亮,带著股山野的清气。李掌柜抿了一口,眼睛一亮:“这茶回甘醇厚,比洛阳城里的雨前龙井多了几分野趣,若是运到城里,怕是能卖个好价钱。”
“不过是山里的野茶,让掌柜见笑了。”许朗笑了笑,话锋一转,“关於合伙开罐头厂的事,不知贵商號有什么章程?”
李掌柜从褡裳里掏出个蓝布封皮的本子,翻开来说:“我家东家说了,清溪村的罐头在洛阳城早就名声在外,尤其是那黄桃罐头,去年冬天在富贵人家的宴席上,一罐能卖到二两银子。只是咱这地界离洛阳有三百多里,路上损耗不小,若是能在洛阳近郊设个分厂,用当地的果子加工,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抢占周边府县的市场。”
王帐房在一旁补充:“我们核算过,洛阳周边的邙山產桃、梨、山楂,原料充足得很。若是清溪村能出技术和人手,我商號出场地和本金,利润按四六分帐,清溪村占大头,您看如何?”
许朗指尖敲著桌面,心里盘算著。去年冬天,他们的罐头通过鏢队运到洛阳,確实因为路途顛簸,有近一成的罐子被震裂,若是在当地设厂,既能解决损耗问题,还能借著洛阳的水路,把货卖到开封、西安等地。他抬眼看向李掌柜:“章程倒是合理,只是技术和人手都好说,我更关心的是原料——邙山的果子,味道能比得上清溪村的山果吗?”
“许东家放心!”李掌柜拍著胸脯,“我特意带了些样品来。”他打开隨身的油纸包,里面是几个冻得硬邦邦的山楂和黄桃,“这是去年霜降前摘的,用窖藏著留到现在,您尝尝就知道,酸甜度不比清溪村的差。”
周先生拿了个山楂,用温水泡软了,掰开尝了尝:“確实不错,带著股土腥味,比城里买的更有嚼头。”许朗也尝了一块,点点头:“行,这事先定下。等过了正月十五,我派建业带著两个老师傅跟你们去洛阳,先勘察场地,再教工人手艺。”
李掌柜喜上眉梢,连忙从褡裳里掏出一叠银票:“这是五百两定金,算是我商號的诚意。等厂子开起来,再补足剩下的本金。”许朗接过银票,让建业找个匣子收好,又留两人在村里吃了午饭。席间,李掌柜听说清溪村要盖新学堂,当即表示要捐五十两银子,说是给孩子们添些笔墨纸砚。
送走洛阳的客人,许朗刚回到院子,就见苏晚抱著个竹篮站在门口,篮子里是刚蒸好的糯米糕,上面撒著芝麻和桂。“给周先生和孩子们送些去,”苏晚把篮子递给他,“刚才听建业说,洛阳要合伙开罐头厂?”
“嗯,这样咱们的货就能走得更远了。”许朗接过篮子,指尖触到她的手,冰凉凉的,便拉著她往屋里走,“天这么冷,怎么不多穿点?”苏晚抽回手,脸颊微红:“刚在绣坊赶了些活,不觉得冷。对了,沈公子托人捎来的那批绸缎,我给你做了件新袍子,开春穿正好。”
她转身从里屋拿出件月白色的绸缎袍子,领口和袖口绣著暗纹的竹子,针脚细密,看著就暖和。许朗穿上试了试,长短正好,苏晚打量著他,忽然笑了:“周先生说你现在像个读书人,不像以前那样满身烟火气了。”
“烟火气才好,”许朗低头看著衣襟上的竹纹,“咱清溪村的日子,不就是靠这烟火气焐热的吗?”正说著,院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傻柱骑著匹枣红马衝进来,马背上还驮著个大包袱。
“许朗哥,兰州的鏢队又来啦!”傻柱翻身下马,把包袱往地上一放,“这次带了个老大夫,说是兰州客商特意请来的,给村里的老人看看病,还带了一车药材!”
话音刚落,一个背著药箱的老者跟著走进来,鬚髮皆白,眼神却很清亮。他拱手道:“老朽孙思邈,忝为兰州济世堂坐堂大夫,听闻清溪村百姓勤恳劳作,却常因风寒劳损犯病,特来尽份绵薄之力。”
许朗连忙请孙大夫进屋坐,又让建业去通知村里的老人,下午到祠堂来看诊。孙大夫喝了口热茶,打开药箱,里面整齐地码著当归、黄芪、艾草等药材,还有些瓶瓶罐罐,装著药膏药丸。“这是我自製的活络油,对风湿骨痛最有效,”孙大夫拿出个小瓷瓶,“等下给老人们试试就知道。”
下午的祠堂格外热闹,老人们排著队候诊,孙大夫挨个把脉问诊,开方子,还教女人们用艾草熏屋子,说能预防春瘟。张奶奶常年受腰痛折磨,孙大夫给她推拿了半晌,又贴了张膏药,她顿时觉得轻快不少,拉著孙大夫的手说:“老神仙,您这手艺比镇上的郎中强多了!”
孙大夫笑著摆摆手:“老神仙不敢当,我看你们村的水质清冽,食材新鲜,只是冬天取暖多靠炭火,屋子里潮气重,才容易生些筋骨病。等开春了,多晒晒太阳,多泡些艾草澡,自然就好了。”他留下不少药材,还写了本《农家常见病防治》,让周先生抄几份,贴在祠堂和绣坊里。
正月十五这天,清溪村的新学堂正式破土动工。一大早,男人们就扛著锄头铁锹来到村东的空地,许朗带著建业和几个后生放线定桩,周先生则在一旁焚香祷告,祈求工程顺利。张奶奶带著女人们送来热腾腾的红馒头,说吃了能添力气。
“这学堂要盖五间正房,两间厢房,”许朗指著图纸,“正房当教室,厢房做先生的住处和藏书室。院子要大些,能让孩子们跑跳,还得打口井,种些草。”建业拿著算盘噼里啪啦算著:“砖瓦木料都从镇上订好了,工匠也找了最好的,估摸著三个月就能完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