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春启新程,匠声渐起盼路通(1/2)
第239章 春启新程,匠声渐起盼路通
竹编坊里的竹篾声从晨雾里钻出来时,建业正蹲在门槛边削一根新采的楠竹。竹刀划过竹身的“沙沙”声,混著后生们手里竹篾碰撞的“噼啪”响,在清溪村的春日晨光里织成了活泛的调子。新学竹编的后生里,最上心的是李大爷家的侄子狗蛋,这孩子十七岁,手劲足却不笨,握竹篾的姿势从一开始的僵硬,到如今能跟著建业的节奏绕出平顺的竹圈,不过用了五天。
“狗蛋,编马具的竹篾得削得更薄些,西北的马性子烈,竹编要韧,还得轻。”建业放下手里的竹刀,拿起狗蛋手里没编完的马笼头,指尖捏著那根略粗的竹篾晃了晃,“你看,这竹篾要是厚了,马戴著磨脖子,周鏢师那边要的是能经得住长途顛簸的货,咱可不能砸了清溪村的招牌。”
狗蛋红著脸点点头,赶紧拿起竹刀重新削篾。他是正月里从邻村投奔李大爷来的,之前在镇上的铁匠铺当学徒,天天抡大锤,手上全是茧子,刚学竹编时总把竹篾捏断。许朗见他实在想学,便让建业多带带他,还说学好了竹编,每月能赚的钱不比铁匠铺少。狗蛋记著这话,每天天不亮就来竹编坊,天黑了还不肯走,手上被竹篾划了好几道口子,也只是用布条缠上继续练。
“建业哥,你看我这篮子编得成不?”另一个后生二柱举著个刚编好的竹篮跑过来,篮子是给客栈装点心用的,外面编了圈桃纹,虽然瓣的形状还不太规整,却比前两天的歪扭样子强了不少。建业接过篮子,伸手摸了摸篮沿,没毛刺,竹篾的间距也匀:“成!比昨天编的那个强多了,下午让傻柱送几个去客栈,张奶奶肯定喜欢。”
二柱听了,咧嘴笑出一口白牙。他家里穷,去年冬天还跟著爹娘去镇上乞討,后来许朗办了竹编坊,他爹娘去给修路的工匠做饭,他跟著学竹编,如今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攒下钱给妹妹买布,心里早就把许朗当成了恩人。
正说著,许朗从外面走进来,身上还沾著些泥土——他刚去村外看修路的进度。“建业,周鏢师那边订的三百套马具,能按时交货不?”许朗走到竹编坊中央的大桌子旁,拿起桌上的马具图纸看了看,图纸上標著马笼头、马鞍垫、马粮袋的尺寸,都是按周鏢师带来的西北马尺寸画的。
建业放下手里的竹刀,擦了擦手上的竹屑:“许东家放心,现在有十二个后生跟著编,我把马具拆成了零件,每人负责一部分,比如狗蛋编马笼头的带子,二柱编马粮袋的底,最后我来组装,这样快得很。现在已经编好五十多套了,月底前肯定能交齐。”
“那就好。”许朗点点头,又指了指角落里堆著的竹料,“这些竹料够不够?不够的话,让后山的猎户再砍些楠竹来,记得跟他们说,只砍老竹,別伤了新苗。”
“够呢!前几天刚拉了三十根楠竹回来,都是山里长了五年以上的老竹,韧性好,编出来的马具耐用。”建业笑著说,“对了许东家,昨天傻柱跟我说,他想试著用竹篾编些小玩意儿,比如竹蜻蜓、小竹船,说以后客商来了,能当小礼物送,您觉得成不?”
许朗眼睛一亮:“这主意好!傻柱心思细,编出来的东西肯定好看。你让他试试,编好了先给孩子们玩玩,要是大家喜欢,以后就多编些,既能当礼物,也能卖给来客栈的客人,多一条赚钱的路子。”
正说著,傻柱端著个木盆从外面走进来,盆里装著刚蒸好的红薯,还冒著热气。“许朗哥,建业哥,你们快尝尝,这是后山挖的红心红薯,甜得很!”傻柱把木盆放在桌子上,拿起一个红薯递给许朗,又给建业递了一个。
许朗接过红薯,剥开皮,咬了一口,甜丝丝的,还带著股泥土的清香。“傻柱,你跟建业说的编小玩意儿的事,我觉得可行,你要是有空就试试,需要什么材料跟我说。”许朗一边吃红薯,一边跟傻柱说。
傻柱一听,眼睛立刻亮了:“真的?那我今天就试试!我想编个竹编的小兔子,给小豆子玩,她上次跟我说,想要个小兔子玩偶。”傻柱说著,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他虽然脑子不太灵光,却心思纯良,村里的孩子都喜欢跟他玩,他也总想著给孩子们做些小玩意儿。
从竹编坊出来,许朗往绣坊走去。绣坊就在竹编坊隔壁,是去年秋天扩建的,比原来大了一倍,里面摆著二十多张绣架,绣娘们都坐在绣架前,手里的绣针飞快地在绸缎上穿梭,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她们手里的云锦缎上,映出五顏六色的光。
晓梅正坐在最里面的绣架前,给一匹云锦缎绣牡丹。这匹缎子是苏州的王掌柜订的,要用来做新娘的嫁衣,要求绣九朵牡丹,每朵牡丹都要不一样的姿態。晓梅的手艺是村里最好的,这样精细的活计,自然落在了她身上。
“晓梅,王掌柜订的那匹嫁衣缎子,绣得怎么样了?”许朗走到她身边,轻声问道,怕打扰到其他绣娘。
晓梅抬起头,放下手里的绣针,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许东家,已经绣好六朵了,剩下的三朵,我打算明天绣完,后天就能让伙计送到苏州去。您放心,每朵牡丹的针脚我都仔细检查过,不会出问题的。”
许朗看了看她手里的缎子,上面的牡丹栩栩如生,瓣的层次分明,蕊里还绣了几只小蜜蜂,仿佛下一秒就要飞起来似的。“绣得真好,王掌柜见了肯定喜欢。”许朗赞道,又指了指旁边几个新招的绣娘,“她们的手艺怎么样了?能独立做些简单的绣活了吗?”
晓梅顺著他指的方向看去,那几个新绣娘正在绣手帕,上面绣著简单的兰纹。“都学得挺快的,尤其是春桃的妹妹春杏,才十五岁,手特別巧,学了一个月,就能绣简单的纹了,再过两个月,应该就能独立做些荷包、手帕之类的小绣品了。”
正说著,春杏抬起头,看到许朗,有些害羞地低下头,手里的绣针却没停。她是春桃硬拉来学绣活的,一开始还不愿意,觉得绣活太麻烦,后来看到春桃每月能赚不少钱,还能穿新衣裳,才慢慢安下心来学。现在她每天都早早来绣坊,最晚走,手里的绣活也越来越好看。
“许东家,您看我绣的这手帕,能卖钱不?”春杏鼓起勇气,拿起手里刚绣好的手帕递给许朗。手帕是水绿色的,上面绣著几朵小小的兰,针脚虽然不如晓梅的细密,却也整齐。
许朗接过手帕,仔细看了看:“能卖!这手帕绣得很乾净,顏色也配得好,以后可以多绣些,卖给来客栈的客人,肯定有人喜欢。”
春杏听了,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绣得更起劲了。
晓梅笑著说:“许东家,现在绣坊里的绣娘越来越多,订单也越来越多,我想下个月再招几个绣娘,您觉得怎么样?”
“可以,”许朗点点头,“你去跟村里的妇人说说,要是有人愿意来学绣活,就让她们来绣坊找你,管吃管住,每月还有工钱,咱们儘量让村里的人都能有活干,有钱赚。”
从绣坊出来,许朗往客栈走去。客栈的扩建工程已经开始了,仇先生带著几个江南来的工匠,正在客栈后面的空地上放线。工匠们穿著统一的蓝色工装,手里拿著墨斗和尺子,在地上画出园和新房间的轮廓。
沈文轩也在,他正站在一旁,跟仇先生討论园的布局。“仇先生,我觉得这园里应该挖个小池塘,种些荷,再养几尾鱼,夏天的时候,客人坐在池塘边喝茶,多舒服。”沈文轩指著图纸上园的位置,跟仇先生说。
仇先生捋了捋鬍子,点点头:“沈公子说得有道理,挖个池塘確实能添些灵气。不过这池塘的位置得选好,不能离房间太近,免得湿气太重。另外,池塘边得用青石板铺路,再装个栏杆,免得客人掉下去。”
许朗走过去,笑著说:“沈兄,仇先生,你们討论得怎么样了?扩建工程什么时候能完工?”
沈文轩转过身,看到许朗,笑著说:“许朗兄,你来啦!我们刚商量好,园里要挖个池塘,种荷养鱼。仇先生说,要是顺利的话,三个月就能完工,正好赶在夏天之前,让客人能住上新房间,赏荷。”
仇先生也说:“许东家,现在工匠都到位了,材料也陆续送来了,明天就能正式动工。不过建园需要些假山石,我已经让沈公子帮忙联繫江南的石商,过几天就能送过来。另外,新房间的门窗需要些上好的木材,沈公子也说能帮忙解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