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学堂排练添童趣,客至村前起欢腾(1/2)
第248章 学堂排练添童趣,客至村前起欢腾
周先生见孩子们劲头十足,便从书桌上拿起一本泛黄的《三字经》,翻开其中一页,清了清嗓子:“咱们先把《三字经》的歌再唱一遍,记得跟上节奏,把字咬清楚。”说著,他轻轻晃著头,哼起了简单的调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孩子们跟著一起唱,稚嫩的声音在学堂里迴荡。丫丫坐在第一排,小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著书本上的字,唱得格外认真。她昨天刚学会这一段,晚上还在灯下跟著林铁柱念了好几遍,此刻每个字都记得清清楚楚。苏晚站在门口,看著孩子们认真的模样,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这些孩子就像清溪村的幼苗,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许朗走到周先生身边,低声问道:“周先生,《爱莲说》孩子们都背熟了吗?赏荷宴当天,要是能完整背下来,肯定能让客人们眼前一亮。”
“大部分孩子都背熟了,就是有两个年纪小的,还不太熟练。”周先生指了指坐在最后排的两个小男孩,“不过没关係,还有五天时间,我每天多教他们半个时辰,肯定能背下来。”
正说著,坐在窗边的一个小男孩突然举起手:“周先生,我能把《爱莲说》编成顺口溜背,这样更好记!”这孩子叫小石头,今年才六岁,脑子却特別灵活,学东西比別的孩子快不少。
周先生愣了一下,隨即笑道:“哦?那你背来听听,让大家也学学。”
小石头站起身,小手背在身后,大声念道:“水上生莲,中通外直呀;不沾泥和沙,香远人人夸……”他编的顺口溜通俗易懂,还带著孩子特有的俏皮,其他孩子听了,都跟著笑了起来。周先生也忍不住点头:“编得好!这样记確实容易,你教教其他同学,咱们赏荷宴当天,就用这个顺口溜来背。”
小石头听了,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立刻转身对著其他孩子,一句一句地教了起来。学堂里的气氛顿时变得更热闹了,连之前有些害羞的孩子,也跟著小声念了起来。苏晚看著这一幕,转头对许朗说:“还是孩子们的想法多,这样一来,节目就更有意思了。”
许朗笑著点头,目光落在丫丫身上:“丫丫学得真快,刚才唱歌的时候,就属她声音最亮。”
两人在学堂待了一个时辰,看著孩子们把《三字经》的歌和《爱莲说》的顺口溜练得差不多了,才起身告辞。周先生送他们到门口,再三保证会好好督促孩子们排练,让他们放心。
离开学堂后,许朗看了看天色,对苏晚说:“现在还早,咱们去池塘边看看吧,张叔说今天要在池塘边搭木桥,方便客人们赏荷。”
苏晚点点头,两人並肩往池塘走去。刚走到池塘边,就看见十几个村民正在忙活——有的在扛木头,有的在钉钉子,有的在测量尺寸,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张叔是村里的老木匠,此刻正拿著墨斗,在一根木头上弹线,见许朗和苏晚来了,连忙放下手里的活:“东家,苏姑娘,你们来啦!这木桥咱们打算搭在池塘中间,两边各留一个出口,客人站在桥上,能把整个池塘的荷都看完。”
许朗走到池塘边,看著已经搭好的一部分木桥,满意地说:“张叔,辛苦你们了,一定要把桥搭结实,別出什么意外。”
“放心吧东家!”张叔拍著胸脯保证,“这些木头都是我特意挑的硬木,能承重,我还会在桥两边装栏杆,保证安全。再过两天,这木桥就能搭好了,到时候再铺上木板,洒上些松针,又好看又防滑。”
苏晚蹲下身,看著池塘里的荷,有的已经完全盛开,粉嫩嫩的瓣像小姑娘的脸颊;有的还是苞,鼓鼓囊囊的,像隨时会炸开一样。她转头对许朗说:“赏荷宴当天,咱们可以在木桥上摆几张桌子,放上茶水和点心,让客人们边赏荷边休息。”
“这个主意好!”许朗立刻点头,“我这就跟张叔说,让他在木桥两边多留些空间,到时候摆上桌子和凳子。”
两人在池塘边待了一会儿,又去了客栈后面的厨房。张奶奶正带著两个妇人揉面,准备做荷糕的馅料。案板上摆著新鲜的荷瓣、白和糯米粉,空气中瀰漫著淡淡的荷香。
“张奶奶,馅料准备得怎么样了?”苏晚走进厨房,拿起一块揉好的麵团,轻轻捏了捏。
“快好了姑娘!”张奶奶擦了擦额头的汗,“这荷瓣我已经用盐水泡过了,去掉了涩味,再跟白和糯米粉混在一起,做出来的荷糕又香又甜。今天先做二十块样品,你们尝尝味道,要是觉得哪里不好,我再改。”
许朗拿起一块刚做好的荷糕生胚,上面印著简单的荷纹,看起来精致可爱:“张奶奶的手艺,肯定没问题。对了,赏荷宴当天,除了荷糕和荷酥,还要准备些其他的点心,比如绿豆糕、杏仁酥,再做些咸口的,比如酱肉包、葱油饼,这样客人们能有更多选择。”
“我知道了东家!”张奶奶点点头,“我已经列好了菜单,明天就去镇上买材料,保证赏荷宴当天,让客人们吃得满意。”
苏晚和许朗在厨房又聊了一会儿,確认了赏荷宴当天的菜品和点心,才离开厨房。此时已经是下午申时,夕阳西下,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两人並肩走在村里的小路上,偶尔有村民路过,笑著跟他们打招呼,问赏荷宴的准备情况。许朗和苏晚一一回应,脸上满是笑容。
“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赏荷宴就快到了。”苏晚看著路边的稻田,稻穗已经开始泛黄,再过一个月,就能收割了。
“是啊,忙起来的时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许朗握住她的手,轻轻捏了捏,“不过看著绣坊、竹编坊越来越好,赏荷宴的准备也越来越顺利,心里特別踏实。”
两人回到客栈时,晓梅正好从绣坊过来,手里拿著一块刚绣好的帕子。帕子上绣著一朵盛开的荷,旁边还有一只蜻蜓,针脚细密,顏色鲜艷,看起来栩栩如生。
“苏姑娘,你看我绣的帕子怎么样?”晓梅把帕子递给苏晚,脸上满是期待,“这是我按照京城的绣谱绣的,用了盘金绣和打籽绣,了三天时间才绣好。”
苏晚接过帕子,仔细看了看,忍不住讚嘆:“晓梅,你绣得真好!这荷的瓣绣得特別饱满,蜻蜓的翅膀也很灵动,比我想像中还要好。赏荷宴当天,咱们可以把这种帕子当礼物送给女客人,肯定很受欢迎。”
晓梅听了,眼睛一亮:“真的吗?那我明天就带著绣娘们多绣几块,爭取赏荷宴前绣出二十块,够送给重要的客人。”
“好,辛苦你们了。”苏晚笑著说,“绣坊的工钱,我会多给你们加一些,就当是奖金。”
晓梅连忙摆手:“不用不用苏姑娘,咱们都是为了绣坊好,能为赏荷宴出份力,我已经很开心了。”
送走晓梅后,苏晚把帕子小心地收起来,打算明天拿给许朗看看。许朗此时正在大堂里算帐,桌上摆著厚厚的帐本,他手里拿著算盘,“噼里啪啦”地算著赏荷宴的开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