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中欧展首秀惊艷,新订单纷至沓来(1/1)

清溪荷韵·第286章 中欧展首秀惊艷,新订单纷至沓来

飞机降落在布鲁塞尔机场时,晨光正透过云层洒在停机坪上。许朗拎著装满荷茶样品的行李箱,跟著人流走出航站楼,皮埃尔早已举著“清溪荷韵”的牌子在出口等候。“欢迎来到欧洲!”皮埃尔热情地拥抱了许朗,又一一和晓梅、小李等人打招呼,目光落在晓梅手里的竹编手提篮上,忍不住称讚,“这个篮子太漂亮了,比我想像中还要精致!”

坐上去展馆的大巴车,苏晚拿出平板电脑,给大家展示交流展的场地布局图:“咱们的展位在非遗文化区c位,旁边就是义大利和德国的展区,『非遗文化专场』安排在明天下午两点,时长两个小时,到时候会有不少欧洲文化机构代表和企业负责人来参观。”晓梅一边摩挲著竹编工具包,一边说:“我已经把演示用的竹篾提前分好类了,到时候先教大家编简单的荷掛件,再展示餐具套装的编织过程,肯定能吸引注意力。”

抵达展馆后,眾人立刻开始布置展位。许朗和小李负责掛剪纸作品,“中欧文化融合”系列剪纸一掛上,就吸引了隔壁展位的义大利展商驻足:“这些剪纸太有创意了!荷塘和比萨斜塔居然能这么和谐地放在一起。”小李笑著递过一张迷你剪纸:“这是送给您的小礼物,希望您喜欢。”陈师傅则在展位中央摆上荷茶冲泡台,刚煮好的荷茶冒著热气,清香很快瀰漫开来,不少路过的人都停下脚步询问。

晓梅则把竹编餐具套装、掛件一一摆进展示柜,还特意在每个展品旁放了一张小卡片,用中英双语介绍產品的製作工艺和寓意。“你看这个荷纹餐盘,光是破篾就需要三道工序,编织时还要控制力度,不然纹会歪。”晓梅给围过来的观眾讲解,手指轻轻划过餐盘上的纹路,“这些都是纯手工做的,每个都独一无二。”

当天傍晚,展馆组织了预展交流会。许朗带著苏晚和陈师傅,挨个拜访了周边的展商。在德国一家食品经销商的展位前,负责人汉森尝了陈师傅带来的荷酱,眼睛立刻亮了:“这个味道很特別,甜而不腻,还有淡淡的香,我们超市的顾客肯定会喜欢!”许朗趁机递上產品资料:“我们还能根据需求定製口味,比如低、无添加,要是您有兴趣,明天可以来我们的『非遗文化专场』看看。”汉森当即点头:“一定去!我还想尝尝你们的荷曲奇。”

第二天下午两点,“清溪荷韵非遗文化专场”准时开始。晓梅坐在展示台前,手里拿著竹篾,一边编织一边用英语讲解:“首先要把竹子分成三层,最外层的竹篾最有韧性,適合编纹……”台下的观眾听得认真,不少人还拿出手机录像。一位法国手工品牌的设计师露西,更是直接走到台前,跟著晓梅学编竹篾:“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细腻的编织手法,以后能不能和你们合作,把竹编元素融入我的设计里?”晓梅笑著答应:“当然可以,我们很乐意和不同领域的创作者合作。”

另一边,陈师傅的荷茶冲泡演示也吸引了大批观眾。他先用镊子夹起几片干荷瓣,放进透明玻璃杯里,再倒入80c的热水,隨著瓣慢慢舒展,茶水渐渐变成淡粉色。“荷茶不仅好喝,还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夏天喝最合適。”陈师傅把泡好的茶分给观眾,一位英国老太太尝了一口,笑著说:“这茶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园里闻到的香,太美妙了!”

小李的剪纸演示同样热闹。他手里的剪刀飞快地舞动,不到三分钟,一张“荷塘映月”剪纸就完成了。台下的观眾纷纷鼓掌,不少人当场下单,想要定製专属剪纸。“我想剪一张我和家人在荷塘边的照片,可以吗?”一位荷兰游客问道。小李点点头:“当然可以,您把照片发给我,三天就能做好。”

专场结束时,许朗手里已经攥了厚厚的一沓合作意向表。德国的汉森订了1000罐荷酱和500盒荷曲奇;法国的露西签订了竹编材料採购协议,打算用来设计手包;英国的一家旅游公司更是直接对接苏晚,想组织“清溪荷韵文化之旅”,让英国游客去清溪村体验非遗和赏荷。

“没想到效果这么好!”苏晚看著意向表,脸上满是惊喜。许朗笑著说:“这只是开始,接下来几天咱们还要跟进这些客户,爭取把意向都变成实际订单。”皮埃尔也凑过来说:“欧盟文化机构的负责人刚才跟我说,想把你们的竹编和剪纸纳入『中欧非遗保护名录』,这对你们以后的文化推广和產品出口都大有好处。”

接下来的三天,团队每天都在展馆和客户之间奔波。晓梅带著竹编样品,去了德国汉森的公司,详细介绍了竹编的生產周期和定製流程;陈师傅则和法国一家食品加工厂洽谈,对方想引进荷酱的生產技术,在法国本地生產销售;苏晚则忙著和英国旅游公司对接,確定了首批“文化之旅”的时间和行程,预计今年10月就有第一批英国游客前往清溪村。

交流展闭馆那天,团队收到了一个更大的惊喜——欧盟农业部门为清溪村颁发了“中欧优质农產品认证”证书,这意味著清溪村的荷產品可以直接进入欧盟所有成员国的市场,无需再经过繁琐的检测流程。“这是对你们產品质量的最高认可!”皮埃尔拿著证书,激动地说,“以后你们的產品在欧洲会更有竞爭力,我已经联繫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超市,他们都想儘快和你们合作。”

离开布鲁塞尔前,团队特意去了义大利索菲亚的礼品店。此时的“清溪荷韵”专柜已经扩建了两倍,除了竹编和荷產品,还新增了剪纸和染布展区。索菲亚指著专柜前的人流,笑著说:“你们的產品太受欢迎了,上个月销量比之前翻了三倍,我已经准备再订2000个竹编掛件和1000罐荷酱。”晓梅还和索菲亚达成了新合作,打算联合设计一款“意中荷”竹编系列,融入义大利文艺復兴时期的图案元素。

登上回国的飞机时,许朗看著手里厚厚的订单和合作协议,心里满是感慨。这次欧洲之行,不仅让清溪村的產品和文化在欧洲打响了名气,还为村里带来了长期稳定的合作资源。他拿出手机,给村主任发了条消息,附上了订单照片和认证证书,很快就收到了回復——村里的村民们得知消息后,都在村委会门口放起了鞭炮,连赵奶奶都特意染了一块红色的荷布,掛在村口庆祝。

飞机穿过云层,朝著东方飞去。苏晚靠在窗边,看著窗外的蓝天,脑海里已经开始规划接下来的工作:要儘快把欧洲的订单安排生產,要推进和露西的竹编合作设计,还要准备10月的英国游客接待……晓梅则在一旁和竹编坊的姐妹视频,兴奋地分享在欧洲的见闻,还叮嘱她们提前准备好竹篾,迎接新订单。

而此刻的清溪村,荷塘里的荷虽然已经过了盛期,但依旧有零星的朵绽放。村民们在加工厂里忙碌著,提前清理设备,准备迎接新的生產任务;张婶则在农家乐里收拾房间,採购食材,为10月的英国游客做准备;刘叔带著几位村民,在荷塘边修建新的观景台,还打算在木栈道旁加装路灯,方便游客晚上赏荷。

所有人都在为清溪村的未来努力著,就像荷塘里的荷叶,虽然平凡,却始终朝著阳光生长,共同托起了满塘的荷,也托起了清溪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