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订单添新喜,市集筹新章(2/2)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王婶把染好的蓝染布都重新整理了一遍,挑出最精致的几块,掛在工坊最显眼的地方;周师傅带著村里的几个老伙计,把竹编工坊的地面扫得乾乾净净,还在墙上掛了各种各样的竹编作品,从小小的荷掛件到大大的收纳筐,摆得满满当当;陈爷爷则把自己的木艺工具都擦得鋥亮,还在桌子上摆了一排刚做好的木艺品,每个上面都刻著不同的荷图案;张婶则去了食品加工间,准备做更多的荷和荷叶茶,还特意用荷叶编了几个小篮子,用来装这些吃食。
林溪也没閒著,她拿著手机在村里到处拍,一会儿拍荷塘里的荷,一会儿拍工坊里的手作,一会儿拍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然后剪辑成短视频,发在了直播间和社交平台上,配文写著“清溪村手作工坊即將迎来贵客,带你提前看老手艺的魅力!”。视频刚发出去没多久,就有好多网友留言:“好想去清溪村看看!”“期待文创店合作成功,这样就能在市里买到清溪村的手作了!”
中午的时候,研学团的李老师突然带著几个老师来了,手里还提著几个书包:“许朗,苏晚,我们学校想跟你们长期合作,每个月都带一批学生来体验手作课。这是我们设计的课程表,你们看看行不行?另外,我们还想定製一批学生专属的伴手礼,每个孩子都能带走一件自己做的手作,再加上村里的荷和荷叶茶。”
许朗接过课程表,上面详细写著每个月的体验时间和课程內容,从初级的扎染和竹编入门,到进阶的木艺雕刻和蓝染印,安排得满满当当。“李老师,这课程表太详细了!”许朗笑著说,“我们肯定能配合好。伴手礼的事,咱们正好跟『清溪荷韵』系列產品结合起来,给孩子们定製专属的包装,上面印上他们的名字,肯定特別有意义。”
李老师一听,立刻高兴起来:“太好了!这样孩子们不仅能学到手作,还能带走独一无二的伴手礼,肯定会更开心。我们学校还有个想法,想在年底办个手作展,把孩子们在清溪村做的手作都展示出来,到时候还想请你们村里的手作师傅去当评委,行不行?”
王婶、周师傅和陈爷爷一听,都激动得不行。王婶连忙说:“行!当然行!能去给孩子们当评委,是我们的荣幸!”周师傅也跟著说:“到时候我还能给孩子们讲讲竹编的歷史,让他们更了解老手艺。”陈爷爷则笑著说:“我可以现场教孩子们做小木书籤,让更多人喜欢木艺。”
送走李老师后,许朗看著大家干劲十足的样子,心里也满是期待。他拿出手机,给苏晚发了条消息:“咱们下午去看看市集的场地吧,爭取早点把『清溪荷韵』市集办起来,让村里的手作能更快地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苏晚很快回覆:“好!我正好跟张婶说好了,下午一起去,让她也看看,能不能在市集上设个荷的摊位。”
下午,阳光正好,许朗、苏晚和张婶一起,沿著荷塘边的小路,往村里的空地走去。那片空地就在手作工坊旁边,周围种满了荷,一到夏天,满是荷香。“你们看,这片空地多好!”许朗指著空地说,“咱们可以在这里搭几个竹编的摊位,每个摊位卖不同的手作。中间再摆个小舞台,请村里的老艺人表演竹编、蓝染的技艺,让游客们能更直观地了解老手艺。”
苏晚蹲下来,摸了摸地上的泥土:“这里的地面很平整,搭摊位很方便。咱们还可以在周围掛些蓝染布和竹编掛件,再摆上几排竹编桌椅,让游客们能坐下来休息,尝尝张婶的荷和荷叶茶。”张婶看著空地,眼里满是憧憬:“要是市集办起来,我每天都来做荷,让大家都尝尝清溪村的味道。”
正说著,林溪突然跑了过来,手里拿著一个快递盒:“许哥苏晚姐!你们快看!这是昨天直播间里那个姐姐寄来的,她说想定製二十套团建伴手礼,还附了他们公司的logo,让咱们印在竹编篮上!”许朗接过快递盒,打开一看,里面放著一张设计图,上面印著公司的logo,旁边还有一行字:“希望能和清溪村的手作一起,传递自然与温暖。”
“太好了!”苏晚忍不住拍手,“这是咱们接到的第一个企业定製订单,一定要做好!周师傅,您看能不能在竹编篮上编出这个logo?”正好周师傅也扛著竹条路过,他凑过来看了看设计图,点了点头:“没问题!只要把logo的图案画出来,我就能编在竹篮上,保证又清晰又好看。”
许朗看著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清溪村的手作故事,正在一步步走向新的篇章。从最初的小工坊,到现在的体验课、伴手礼、企业定製,再到即將举办的市集,村里的老手艺不仅活了起来,还长出了新的枝芽。而那些藏在荷香里的温情,也正隨著这些手作,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傍晚的时候,王婶的蓝染布已经印好了第一批荷纹,周师傅的竹编收纳筐也编好了几个,陈爷爷的木艺书籤堆了满满一桌子,张婶的荷也装好了试吃装。大家把这些手作都拿到了手作工坊的展示区,摆成了一个小小的“清溪荷韵”產品展。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那些手作上,给它们镀上了一层暖金色的光。
许朗和苏晚站在展示区前,看著这些凝聚著村民们心血的手作,相视一笑。“你看,咱们的『清溪荷韵』系列,终於有模样了。”苏晚轻声说,“等下周文创店老板来了,肯定会喜欢的。”许朗点点头,眼里满是坚定:“不仅是文创店,咱们还要把这些手作卖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知道,在清溪村,有这么一群人,在用双手守护著老手艺,也在用老手艺创造著新的美好。”
夜色再次降临,手作工坊的灯依旧亮著。王婶还在整理蓝染布,周师傅在琢磨著怎么编公司的logo,陈爷爷在打磨新的木艺品,张婶在准备明天的荷叶茶,林溪则在直播间里跟网友们分享著今天的好消息。每个人都在为了清溪村的手作梦想忙碌著,而荷塘里的荷灯,依旧在水面上轻轻飘荡,像是在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
许朗和苏晚走在回民宿的路上,晚风带著荷香吹过来,让人心里格外舒畅。“咱们下周还要去趟市里,跟文创店签合同,顺便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合作机会。”许朗说,“另外,市集的搭建也要儘快开始,爭取下个月就能举办第一次『清溪荷韵』市集。”苏晚点点头:“我已经联繫了搭建师傅,他们下周就能来村里看看,出设计图。对了,李老师说他们学校下个月的体验课,想加一节荷製作课,让张婶来教,您看行吗?”
“当然行!”许朗笑著说,“让更多人参与到手作里来,才能让老手艺真正传承下去。”两人聊著天,脚步慢慢往前走,石板路上的影子被灯光拉得很长。他们知道,明天的清溪村,又会是充满希望的一天而清溪村的手作故事,也会在荷香的陪伴下,继续书写著新的篇章,走向更远、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