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荷香四溢传佳讯 非遗传承谱新篇》(2/2)
周师傅停下手中的活儿,擦了擦汗,说:“我从小就生活在清溪村,对这里的荷塘有著深厚的感情。我觉得荷塘是我们村最美的风景,也是我们非遗文化的重要象徵。所以我就想把荷塘的美景用竹编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我们村的美丽和我们竹编工艺的魅力。”
在拍摄过程中,记者们还採访了一些前来体验非遗活动的游客。他们纷纷表示,来到清溪村,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还亲身领略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收穫颇丰。
“我觉得清溪村的非遗项目非常有特色,”一位游客说,“这里的村民们都非常热情,而且他们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非常用心。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了解和支持清溪村的非遗。”
拍摄工作持续了三天,在这三天里,拍摄团队深入到清溪村的各个角落,记录下了荷染、竹编等非遗项目的製作过程、传承故事以及村民们的生活点滴。
拍摄结束后,刘记者对苏晚说:“苏晚女士,通过这几天的拍摄,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你们清溪村对非遗传承的热情和努力。我相信,这部纪录片播出后,一定会引起很大的反响,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你们的非遗项目。”
苏晚感激地说:“刘记者,谢谢您和您的团队这几天的辛苦付出,我们也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非遗传承,为清溪村的非遗事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送走了拍摄团队后,清溪村又恢復了往日的忙碌。但村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期待著纪录片的播出,期待著清溪村的非遗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和喜爱。
隨著夏天的到来,清溪村的荷进入了盛期。整个荷塘都被荷覆盖,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粉色的海。微风拂过,荷轻轻摇曳,瓣飘落水中,泛起层层涟漪。
为了迎接夏季的旅游高峰,清溪村又推出了一系列新的非遗体验活动,如荷灯製作、荷香包製作等。这些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与,让他们在欣赏荷美景的同时,也能亲身体验到非遗文化的乐趣。
在荷灯製作活动中,游客们可以用荷染布和竹篾製作出各种形状的荷灯。他们在荷染布上绘製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用竹篾编织成灯架,將荷染布固定在灯架上,再装上蜡烛或灯泡,一个漂亮的荷灯就製作完成了。
“妈妈,你看我的荷灯,好看吗?”一个小女孩拿著自己製作的荷灯,开心地问妈妈。妈妈笑著说:“宝贝,你做得太棒了,这个荷灯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荷灯。”
在荷香包製作活动中,游客们可以用荷瓣、艾草等材料製作出具有驱蚊、提神等功效的荷香包。他们將荷瓣和艾草等材料放入荷染布中,然后用针线缝合,再加上一些装饰,一个精美的荷香包就诞生了。
“我觉得这个荷香包不仅闻起来很香,而且还很有纪念意义,”一位游客说,“我要把它带回去,送给我的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清溪村的荷香和非遗文化的魅力。”
除了推出新的非遗体验活动,清溪村还加强了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村里成立了非遗传承小组,由王婶、周师傅等经验丰富的老艺人担任组长,负责传授荷染和竹编的製作工艺。同时,村里还定期举办非遗文化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前来授课,提高村民们的非遗保护意识和传承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让清溪村的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苏晚说,“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让我们的非遗文化能够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一天晚上,苏晚坐在民宿的阳台上,望著窗外的荷塘,心中感慨万千。她想起了自己当初来到清溪村的情景,想起了村民们为了非遗传承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她知道,清溪村的非遗之路还很长,但她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带著对非遗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就一定能够让清溪的荷香飘得更远,让非遗薪火照亮更多人的心田。
“苏晚,你在想什么呢?”许朗走过来,笑著问。
苏晚转过头,看著许朗说:“我在想,我们清溪村的非遗事业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我相信,未来我们一定能够把清溪村打造成一个非遗文化特色小镇,让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非遗的魅力。”
许朗点了点头说:“没错,我们一定会实现这个目標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清溪村的非遗事业就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两人相视而笑,目光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窗外的荷塘里,荷依然在静静地绽放,荷香四溢,仿佛在诉说著清溪村的故事,也在预示著清溪村更加美好的未来。
隨著时间的推移,清溪村的非遗文化逐渐走出了国门,受到了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的关注和喜爱。一些国外的旅游团队也纷纷来到清溪村,体验中国传统的非遗文化。
“hello, this is really a wonderful place!”一位来自美国的游客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道,“the lotus dyeing and bamboo weaving are so amazing. i have never seen such beautiful handicrafts before.”
苏晚笑著用英语回答道:“thank you e to our village and experience ou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f you are interested, you can also learn how to make them.”
the american tourist nodded excitedly and said: “that would be great! i really want to learn how to make these beautiful handicrafts.”
於是,苏晚便带著这位美国游客来到了荷染工坊和竹编作坊,让王婶和周师傅亲自传授他荷染和竹编的製作工艺。虽然语言交流上有些困难,但通过手势和简单的英语单词,这位美国游客还是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製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