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夏荷映日谋新局 校企携手谱新篇(2/2)

八月中旬,许朗带著苏晚、周师傅和王婶来到上海参加国际文创展。清溪村的展位设计得简约又有特色,背景墙是浅色系的荷染布,展台上摆放著竹编露营用品、荷染环保购物袋和非遗体验包,旁边还设置了体验区,让观眾现场体验简单的竹编和荷染製作。

开展第一天,清溪村的展位就吸引了不少人。一位来自美国的採购商拿起竹编露营小桌子,仔细看了看:“这个產品很有特色,轻便又实用,我们超市想引进,不知道能不能定製logo?”周师傅立刻回答:“可以!我们能根据您的需求在產品上刻logo,还能调整尺寸和顏色。”对方高兴地留下联繫方式,约定后续详谈。

另一边的体验区,几位外国观眾正跟著王婶学染荷染手帕。来自法国的艾米丽拿著染好的手帕,兴奋地说:“这太有趣了!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染色方法,手帕上的荷图案很漂亮,我要带回去送给朋友。”苏晚趁机介绍非遗体验包:“如果您喜欢,也可以买一个体验包,在家就能教孩子做荷染,既有趣又能了解中国文化。”艾米丽立刻买了两个体验包:“我要给我的孩子也买一个,让他们感受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

展会期间,清溪村和多家海外採购商签订了合作协议,订单总额超过了两百万元,其中竹编露营用品和荷染环保购物袋最受欢迎。国际文创公司的负责人也来到展位,对清溪村的新品讚不绝口:“这些產品完全符合海外市场的需求,接下来我们会帮你们对接更多海外渠道,让『清溪荷韵』的產品走进更多国家。”

从上海回来后,清溪村立刻投入到订单生產中。村里的手艺人不够,许朗又从邻村招了二十多个村民,经过周师傅和王婶的培训后,也加入到生產队伍中。为了保证產品质量,许朗还成立了质量检查小组,每天对生產的產品进行抽查,確保每个產品都符合標准。

与此同时,非遗博物馆的建设也在顺利推进。施工队已经进场,按照设计图纸开始搭建展厅。苏晚还在忙著收集展品,她从周师傅家徵集到了用了三十年的老竹刀,从王婶家收集到了最早的染缸,还找到了村里老人传下来的竹编、荷染老物件,这些都將在博物馆里展出。她还计划在博物馆里设置互动屏幕,播放清溪村非遗手艺的製作视频和发展歷程,让游客能更全面地了解非遗文化。

九月初,高校的第一批实习学生来到清溪村。他们有的跟著周师傅学竹编,参与订单生產;有的跟著王婶学荷染,帮忙製作环保购物袋;还有的跟著苏晚做產品设计,为接下来的双十一电商节做准备。学设计的学生小吴提出,要为双十一设计一款“荷塘月色”主题的礼盒,里面包含竹编灯笼、荷染手帕和荷香酥:“双十一很多人买礼物送朋友,这个礼盒既有非遗元素,又有美食,肯定受欢迎。”苏晚觉得这个想法很好,立刻组织团队开始设计礼盒包装和產品搭配。

十月的清溪村,荷塘里的荷虽然谢了,但莲蓬掛满了枝头,村民们忙著採摘莲蓬,製作莲子干。李大嫂的点心工坊也开始为双十一做准备,除了传统的荷香酥,还研发了低的荷叶糕、莲子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她笑著说:“去年双十一荷香酥卖了一千多盒,今年有了新品,再加上大学生设计的礼盒,肯定能卖得更好!”

十一月初,清溪村的双十一备战进入衝刺阶段。电商服务站里,苏晚带著几个大学生和村民忙著装修网店,上传新品图片和介绍;仓库里,陈阳指挥著村民整理货物,把竹编產品、荷染產品和点心分类摆放,做好发货准备;村里的包装区,二十多个村民正在包装“荷塘月色”礼盒,每个礼盒里都放著一张手写的贺卡,上面印著荷塘的图案。

双十一当天,清溪村的网店订单量节节攀升。“荷塘月色”礼盒一上线就卖出了三百多盒,竹编露营用品和荷染环保购物袋也卖得很火爆。苏晚盯著后台数据,脸上满是兴奋:“截止到中午,订单已经突破五千份了,比去年同期多了两倍!”陈阳也忙著协调物流,確保订单能儘快发出:“快递公司已经派了专门的车辆来收快递,咱们爭取三天內把所有订单发完。”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包装区的村民从早到晚不停地包装,电商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忙著处理订单和客服諮询,物流车每天都要跑两趟,把包裹运往全国各地。周师傅和王婶也没閒著,每天都去生產车间检查產品质量,確保没有不合格的產品流入市场。

双十一结束后,清溪村的网店销售额突破了三百万元,创下了歷史新高。不少客户在评论里留言:“竹编露营桌很实用,质量很好”“荷染环保袋太好看了,已经推荐给朋友”“荷塘月色礼盒包装精致,送朋友很有面子”。苏晚把这些好评整理出来,贴在村委会的公告栏上,村民们看到后都格外自豪。

十二月初,非遗博物馆终於建成了。博物馆分为竹编展厅、荷染展厅和文创展厅三个部分,竹编展厅里摆放著周师傅的老竹刀、不同年代的竹编產品,还有竹编製作的工具和流程介绍;荷染展厅里展示著王婶的染缸、各种顏色的染料,以及荷染的歷史和工艺;文创展厅里则摆放著清溪村近年来研发的新品,包括校企合作设计的露营用品、国际文创展的產品和双十一的爆款礼盒。

开馆当天,村里举行了热闹的开馆仪式。省理工大学的李教授、国际文创公司的负责人都赶来参加,还有不少游客特意来参观博物馆。一位来自南京的游客在竹编展厅里驻足良久,感慨地说:“没想到竹编有这么多学问,从工具到工艺都这么讲究,清溪村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来,太不容易了!”许朗笑著说:“这只是开始,我们还要把博物馆打造成非遗传承基地,让更多人来学习和了解非遗手艺。”

开馆仪式结束后,许朗召集村委会成员召开了年度总结会。他看著桌上的成绩单,脸上满是欣慰:“今年咱们村的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八百万元,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五十;非遗產品不仅卖到了全国,还走出了国门;和高校、企业的合作也越来越深入,非遗创新有了新方向。”他顿了顿,看向苏晚和陈阳:“明年咱们的重点是推进荷塘生態观光园的建设,增加游船、垂钓等项目,还要继续深化校企合作,研发更多新品,让『清溪荷韵』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

苏晚也补充道:“明年我们计划和旅行社合作,推出『非遗体验游』线路,让游客来村里不仅能参观博物馆,还能体验竹编、荷染製作,住民宿、吃农家菜,带动村里的旅游收入。”陈阳也说:“我们还要优化物流体系,和快递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发货效率。”

窗外,夕阳正缓缓落下,金色的余暉洒在荷塘上,虽然荷叶已经枯黄,但水下的莲藕正在积蓄力量,等待来年春天的绽放。许朗看著窗外的荷塘,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清溪村就像这荷塘里的莲藕,在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扎根、生长,未来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清溪荷韵”的品牌响彻更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