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这里有妖气(1/2)

雨后无风,天高云低。

沾著雨露的草尖跪伏在地,水珠子顺著草尖滴落。

啪嘰,啪嘰。

一头硕大的黑驴蹄子陷入泥地,隨即又拔出蹄子。

在落下一个硕大的驴蹄印记后,黑驴沿著山道赶起路来。

驴儿摇头晃脑。

与倒骑在驴背上的小道士格外神似。

叮铃铃。

叮铃铃。

小道士腰间铜绿的铃鐺声响清脆。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落灯棋未收,嘆新丰孤魂谁留?浪荡三年事,真武山上老头忧,点滴都在心头……唉……”

小道士的愁绪兴许是真愁,但黑驴乐也是真乐,一边走路,一边嚼草。

看到嫩绿的草尖尖,吧唧就是一大口下去。

兴许是相依为伴久了的缘故。

小道士对於这头老驴的行为是半点也不恼怒,只是微微闭著眼敛息调气,偶尔反覆吟唱一句。

“真武山上老头忧。”

鐺鐺鐺。

鐺鐺鐺。

铃鐺的声音骤然起了变化。

啪嗒,小道士轻轻一拍黑驴的脑壳,示意黑驴停下。

颼颼颼。

低伏的野草抖动雨珠,环绕黑烟的身影一晃而过。

对於身后的景象,小道士似全然不知,仅仅只是伸出细长白嫩的巴掌,攥紧著手中铜铃。

他仰著头鼻子细细嗅著空气的气味,片刻道:“这里有妖气啊。”

说著,头一勾,一块石碑赫然映入眼帘。

青石碑上书就三个字。

“下河村。”

……

吃人的不仅是强盗,官府,还有妖魔。

而为了遏制魔气增长。

离阳王朝在建立时期。

也就是如今,往前数的四五百年前。

每隔一甲子就会大肆加封一次八大派。

分別是道门三教,真武,龙虎,蜀山。

佛门两寺一院。

烂陀寺,少林寺,观音禪院。

儒门的社稷学宫。

以及兵家最后的圣地东海白帝城。

而作为回报,各大派也会择优派出弟子,成为龙虎緹骑。

緹骑早年是锦衣卫下属机构。

离阳王朝第一任皇帝大明王为了监控百官以及天下教门而立。

不过,隨著神州中土魔气肆虐,帝王权柄一步步被削,地方上门派势力再次抬头,並且还能藉助龙气修行,緹骑也改换头衔叫做龙虎緹骑。

一般来讲,哪怕是偏远的县城之中,也会有至少一位緹骑坐镇。

说是防备邪修与妖魔。

而下河村的村长就是去请这位緹骑来帮忙,看一看这承平了十几年的下河村,为什么突然就爆发出水怪食人事件。

李虎对於这些常识了解,一方面来自於李二郎的记忆。

另一方面则是来自於前世。

没错就是前世。

他每一次转世並不是无序的,更不是隨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一世身。

李虎没弄明白具体的转世朝代,因为第一世过的太苦。

他大半辈子都没走出过西南一隅的十万大山。

作为山中的一个猎户,想要去一趟县城。

至少要走上三天两夜。

哪怕是去村里,也得大半天。

而那个时候。

李虎唯一弄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当时有一个制度。

猎户的儿子只能是猎户。

军官的儿子就只能是军户。老爹是秀才才能读书,儒生地位最是低贱,能够脱籍的只有僧俗。偶尔僧俗会下山挑选门人,对於普通人来讲就是改变命运的契机。

而一介猎户,每去一趟县城,必须去村长家拿一次路引,就是这个路引颇耗周折。

李虎说尽好话才能搞到手。

一直到第二世。

转世为瘸腿的秀才。

李虎才明白身处的王朝叫做离阳王朝。

不过那会儿是乾圣末年。

按照如今的历法推算。

现在的泰昌年。

则是乾圣年往前数六个甲子发生的事情。

在乾圣末年。

离阳王朝国门已破。

草原上雪山教,精神元庙兴起。

在轮转法王八师巴,元庙教主的率领,以及中原地区无忧山庄等门派的配合之下,蛮族入侵神州中土。

离阳王朝不得不退守南方,靠著蜀山剑派,以及龙虎山与邪修对抗。

李虎第二世身的时候,乾圣吊死在煤山上,离阳王朝退守南边,且在进一步分裂。

靠近蜀山的一带被尊为南离蜀国。

而龙虎山一隅的叫做东阳王朝。

为了爭夺离阳王朝的正统,南方两国狗脑子都打出来了。

那个时候。

李虎的二世身所在城池就是蜀国的边陲。

一场史无前例的兽潮,从十万大山深处爆发,李虎也命丧兽口。

而李虎的三世身,枯竹寺一沙弥,所处时代则离现在最近。

大概是在泰昌三十年左右。

少林会走出一位弃徒。

一路过五关斩六將,闯出铜人大阵。

江湖绰號枯竹,据说是把一门叫做枯荣神功的武学给练到先天之上的境界。

不过后续,枯竹武功被废,被少林寺隱僧给追回。

而短短几年,枯竹老祖又重新修炼出气候且在南边立下枯竹寺一脉。

终成一方大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