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寒星照前路,微光暖心扉(2/2)

阿黄围著李建国的裤腿打转,尾巴摇得像风车。

简单的晚饭在温暖的气氛中进行。白菜燉粉条,一碟王秀兰醃的萝卜乾,几个掺了玉米面的窝头。饭菜虽简单,但热气腾腾,充满了家的味道。李建国大口吃著,讲述著厂里的趣事。王秀兰和李老实不时插话。张桂芬吃得不多,但也会给丈夫和儿子夹菜,偶尔回应一两句,虽然话不多,但眼神不再游离,而是认真地听著,嘴角偶尔会牵起一丝极淡、却真实的暖意。

李玄一边吃饭,一边观察著母亲。他能感觉到母亲在努力融入这份日常的温暖,努力扮演好妻子、儿媳和母亲的角色。这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他心中微动,装作不经意地提起:“爸,妈,我今天在公园听老爷爷说,以前协和医院有个姓林的女大夫,心肠可好了,还自己掏钱给穷苦人看病呢!”

他故意用一种孩童转述奇闻軼事的轻鬆口吻,目光却留意著母亲的反应。

果然,张桂芬夹菜的动作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虽然她很快掩饰过去,继续低头吃饭,但李玄强大的神识清晰地捕捉到她心湖中盪起的一圈微澜——一丝极其细微的、连她自己可能都未曾察觉的悸动。那个“林”字,如同投入她心底深渊的一颗小石子,激起了短暂的迴响,隨即又被更深的迷雾和自我保护的本能压了下去。她没有接话,只是握著筷子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些。

李建国倒是没在意,一边啃著窝头一边说:“哦?林大夫?那真是好人!老辈子也有好大夫啊!” 他更多的是感慨,並未深想。

王秀兰也感嘆道:“是啊,这年头,心善的大夫可不多见了。”

李老实则吧嗒了一口菸袋,没说话,浑浊的目光在儿媳脸上停留了一瞬,又移开了。

李玄心中瞭然。母亲並非无动於衷,只是那创伤太深,她本能地迴避著一切可能触及根源的话题。这条线索,还需要更温和、更迂迴地渗透。

晚饭后,李玄主动帮著母亲收拾碗筷。张桂芬在灶台边刷碗,李玄就拿著干布在旁边擦拭。昏黄的灯光下,母子俩的身影靠得很近。水流声和碗碟碰撞的轻响中,瀰漫著一种无声的默契和温情。

“玄子,” 张桂芬忽然轻声开口,声音在哗哗的水声中显得有些模糊。

“嗯?妈?” 李玄抬头。

张桂芬没有看他,依旧低头刷著碗,水流衝过她沾著泡沫的手背:“以后…別总打听那些老辈子的事了。” 她的声音很轻,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请求,“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咱们…过好现在的日子。”

李玄擦拭碗碟的手微微一顿。他看著母亲低垂的侧脸,灯光在她长长的睫毛下投下淡淡的阴影,那紧抿的唇角透著一股令人心疼的倔强和脆弱。她是在害怕。害怕那深不见底的真相黑洞,害怕再次被捲入无法承受的悲伤漩涡。她只想紧紧抓住眼前这份失而復得的、实实在在的温暖。

“嗯,知道了,妈。” 李玄乖巧地应道,声音清澈,“我就是觉得老爷爷们讲的故事有意思。” 他没有反驳,也没有承诺停止。探寻真相的脚步不会停下,但他会更加小心,更加顾及母亲的感受。守护她的平静,同样重要。

收拾停当,一家人围坐在炉火旁。李建国拿著工具在修理自行车链条上的一点小毛病,王秀兰继续纳她的鞋底,李老实则闭目养神。张桂芬没有再碰缝纫机,而是拿起一件李玄穿小了的毛衣,安静地拆著旧毛线,动作细致而耐心。拆下的毛线被她绕成一个个整齐的线团。

李玄坐在母亲身边的小板凳上,手里捧著一本《林海雪原》,目光落在书页上,心思却沉静如水。炉火的光芒跳跃著,映照著一家人安寧的身影,在墙壁上投下温暖而和谐的剪影。阿黄伏在李玄脚边,发出满足的呼嚕声。

窗外的风雪依旧呼啸,四合院沉入更深的夜色。但李家小屋的炉火,却像一座温暖的灯塔,在寒夜中坚定地燃烧著,驱散著黑暗与寒冷。张桂芬拆著毛线的手指稳定而有力,偶尔抬头看看身边的儿子,再看看忙碌的家人,眼中那份沉鬱的薄雾似乎被炉火驱散了些许,透出一丝微弱却真实的平和。

李玄翻过一页书。书页的轻响融入了炉火的噼啪声和拆毛线的细微沙沙声中。他知道,探寻真相的路如同窗外的夜路,漫长而充满未知。但守护好眼前这炉火的温暖,让母亲在这份安寧中积蓄力量,同样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寒星在夜空中闪烁,如同散落的线索,等待著有心人去一一拾取。而他,有的是耐心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