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炉火重燃 (1964年春,北京轧钢厂)(2/2)

傻柱眨巴著眼睛:“路厂长,那玩意儿…好学不?能比咱食堂蒸饭柜好弄不?”

秦淮茹没有立刻表態,她秀气的眉头微蹙,看著路白画的控制框图和那些陌生的名词,眼中闪烁著思索的光芒。她相信路白的眼光和能力,但也深知其中的巨大挑战和风险。她需要更具体的方案。

路白理解大家的顾虑。他示意大家坐下,语气放缓,但更加坚定:

“王工的担心,老李的忧虑,我都明白。新技术的风险,確实存在。但固守现状的风险更大!设备故障、能耗浪费、效率低下,每天都在吞噬轧钢厂的利润和工人的血汗!不革新,就是慢性死亡!”

他拿起粉笔,在框图上细化:

“第一个项目,翻砂加热炉自动控温,我们分三步走!”

“第一步:学习攻关! 王工,秦科长,还有科里选两个机灵的小伙子,组成核心小组。我负责联繫工业大学和钱教授,搞到可控硅器件和相关技术资料!我们集中学习,吃透原理!同时,派人去已经应用的单位学习取经!”

“第二步:模擬验证! 在实验室搭建小型模擬加热系统,用可控硅搭建控温电路,反覆测试、调试、优化算法!確保核心控制逻辑可靠!这一步,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才能上真炉子!”

“第三步:小范围试点! 选一台状况相对较好的加热炉进行改造。核心小组全程盯控!老师傅全程参与!保留手动操作旁路,一旦自动系统异常,立刻切换手动,確保生產安全!积累经验,完善方案后,再推广!”

“第二个项目,粗轧继电器改造,思路类似。先用顺序控制器+固態继电器,替代最核心、故障率最高的逻辑控制部分!降低故障率,积累经验,为未来更先进的plc打基础!”

路白的方案,条理清晰,层层递进,將巨大的风险分解成可控的步骤,尤其强调了学习和模擬验证的重要性,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直接上马可能带来的生產风险。

王守仁紧绷的脸色稍稍缓和,他仔细琢磨著路白的步骤,尤其是“模擬验证”和“保留手动旁路”这两点,让他看到了可行性:“如果…如果能搞到资料,有人教,模擬测试也过关…倒是可以试试看…”他看向路白,“工业大学那边…真能支持?”

“钱教授一直关注著我们厂!”路白肯定地说,“技术资料和初步指导,问题不大!关键是我们自己要下苦功学!”

秦淮茹也抬起头,眼神变得坚定:“路厂长,学习小组算我一个!逻辑分析这块,我会尽全力!”

“好!”路白精神一振,“那就这么定了!王工,秦科长,你们立刻牵头组建两个技术攻关学习小组!名单报给我!李主任,孙段长,安抚好车间工人,讲清楚革新的必要性和我们的谨慎步骤!柱子,”他看向傻柱,“你也別閒著!组织几个可靠的青工,负责实验室模擬系统的搭建和日常维护!手脚麻利点!”

“得令!”傻柱一拍胸脯,“保证比伺候蒸饭柜还上心!”

散会后,路白独自留在会议室。窗外,夕阳的余暉將轧钢厂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色,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依旧。他走到窗前,看著那熟悉的景象,胸中激盪著复杂的情感。

启动技术革新,就像重新点燃一座沉寂的熔炉。炉火重燃的兴奋背后,是巨大的压力、未知的风险和可能面临的失败。王守仁的质疑是老成持重,老李的担忧代表著一线的不安。他知道,说服他们仅仅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於学习新知识的艰深,在於模擬调试的枯燥反覆,在於將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无数个难关。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搪瓷缸里,秦淮茹的青丝和那块深褐色的“防护膏”样品,依旧紧贴著心臟。那里传来的,是来自最艰难岁月的坚韧和信念。

“根在土里,星火在。”秦淮茹信中的话再次浮现。

这束星火,曾照亮过仓库的黑暗,曾驱散过流感的阴霾,曾淬链於西北的风沙,也曾闪耀在工业大学的讲台。如今,它將要在这座代表著轧钢厂未来的技术熔炉中,再次燃烧!

无论前路有多少荆棘,多少质疑,他都必须带领这支队伍,將这条路走下去!用知识、用汗水、用对这片土地深沉的责任,为轧钢厂锻造一副真正强大的新筋骨!炉火已燃,淬链,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