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玄德(1/2)
汉灵帝光和二年,冬,天大寒,冰厚数尺,閭左多冻死。
是岁,鲜卑入寇幽、並。
幽州,涿县官廨外。
县令公孙瓚凭栏望雪,玄色貂裘衬得玉面如琢。
“玄德来了吗?”
“回明廷,马上到。”
寂静的庭院被门外急促的脚步声打破,寒鸦飞起,惊落枝头雪。
雪团儿不偏不倚的落在青年头上。
来者年方十八,一身素衣大冠,形如雪中清竹。
举止从容,英姿颯爽,浑身一副燕赵游侠气。
“玄德来的好慢啊。”
青年慢慢拂去肩头碎雪,向槛內男子拱手致歉:“路上风雪甚大,行的迟了些,孟圭兄久候了。”
公孙瓚缓缓走出府门:“自愚兄离开卢门,拜入刘太尉门下后,便与天子共师,今非昔比了。”
“孟圭是过去的表字,如今改叫伯圭。”
礼纬有云:“嫡长称伯,庶长称孟”,汉人贵嫡而贱庶,公孙瓚是庶子出身,成年改字,多半是想在精神方面弥补出身上的不足。
青年没置喙此事,立刻改口道:“弟见过伯圭兄,不知兄长百忙之间唤我前来,所为何事。”
笑意顿时漫上公孙瓚眼角,他急忙上前迎客。
“玄德,不必拘谨,外边风大,快些进来再说。”
“实不相瞒,兄有一事……”引客入室时,他压低嗓音,“非玄德不能为。”
伯圭兄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儿个突然找到了自己,定是发生大事了。
青年略带好奇,隨著公孙瓚缓缓入室。
暖阁內珍玩奇多,陈设极尽豪奢。
二人绕过屏风,来到了內室后,方见坐榻上已经铺好了软垫,屋中还升起了炭火,煮好了茶汤。
滚烫的茶水在火上沸腾,溢出淡淡茶香。
刘备入座后,公孙瓚倒上茶水开门见山。
“玄德可知上谷近况?”
刘备接过茶器,眼前白烟繚绕。
“略有耳闻,鲜卑大举南下,兵锋直指并州,听闻朝廷已调拨重兵去了五原郡。”
“州里豪杰都说幽州之余患不足为虑,雪落后胡人便会撤走,备却觉得恰恰相反,鲜卑人目下还没有撤兵的意思。”
“英雄所见略同。”公孙瓚猛叩案几,震得茶汤微漾,他用手指沾著茶渍,在桌案上画出幽州山川地形。
“往昔胡人南下,多是沿边抄掠,代郡、上谷郡常遭战火。”
“一般抢完这两个郡,汉军主力便正好完成集结,胡人见势也该退走。”
“可今时不同了!”
公孙瓚话锋一转,又道是:“此番胡人兵势甚大,抄掠幽州两郡后,仍没有退兵之意,他们在等什么?”
“正是在等我汉军主力出并州!”
“汉军利在势眾,胡骑利在迅捷。”
“倘若鲜卑真反其道而行之,主攻幽州,待他穿越燕山,夺下了居庸关,自此幽州境內便一马平川,广阳、涿郡、右北平、渔阳膏腴之地,將尽成胡马牧场!”
刘备垂目暗思,燕山和太行山是幽州的天然屏障,號称双龙锁钥,但这屏障並非不可破。
一汉当五胡的豪言也不假,可自鲜卑出了檀石槐这等雄主以来,汉家边军已十余年未曾获捷,反被鲜卑压著打。
真要是檀石槐来个调虎离山,直捣幽燕,只怕这个寒冬饥民难捱。
“玄德,大战在即啊。”
刘备侧目道:“兄长既然明察,何不直接上书州里陈述己见?”
“呵。”公孙瓚语气中颇带了些不耐烦。
“书生坐占高位,英雄无用武之地,我这区区千石县令,如何左右得了州中舆情?”
“那幽州刺史刘伯安向来以柔和安抚为本,自以为施行善政便能保边境无虞,他还当塞外的鲜卑人和汉家境內乌丸人一样好糊弄呢。”
“罢了,说这些也无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某做好自己应做之事便好。倒是,玄德你得机会来了。”
公孙瓚起身去內府取来一件黑匣子,打开盒盖,將內中文书递给了刘备。
“虽然汉家主力调去了并州,但好歹还算是留了一手,羽书六百里加急,今日送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