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名儒(2/2)
老者拱手施礼,声音甚是温和。
刘备连忙还礼,心中疑竇丛生,面上却保持著礼节:
“在下刘备,字玄德,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老者微微一笑,缓缓道:“老朽姓蔡,名邕,字伯喈。祖籍陈留圉县。”
蔡邕?
刘备瞳孔骤然收缩。这个名字如同惊雷般在他耳边炸响。
这就是名震海內,与卢植、郑玄齐名,文章、书法、音律冠绝当代的蔡邕、蔡伯喈?
看气质倒是挺符合。
可他怎么会出现在这幽州苦寒之地?
“原来是蔡公,这般雪寒之夜,蔡公携稚子到访寒舍所为何事?”刘备的目光在老者饱经风霜的脸上逡巡。
他还不能真的確定此人的身份,且不管对方来意如何,还是先试探为妙。
那稍大的女童见刘备惊讶的样子,忍不住咯咯笑出声来,她露出两颗俏皮的虎牙,声音清脆如银铃,主动接口道:
“姎是蔡琰,这只是姎的妹妹蔡琬。”
她指著身边的小女孩,然后扬起小脸,眼神狡黠地看著刘备,“当初在居庸县便说了,年节前姎与多多必来涿县拜会知命郎。如今风雪兼程,可是如约而至了。”
“备记得,我当初没答应蔡家姑子吧。”
刘备看著眼前这自称蔡邕的老者,再看著两个冰雪可爱又透著灵气的女童,一时间心潮翻涌,惊讶、疑惑、难以置信交织在一起。
他记得清清楚楚,今岁朝中局势剧变,蔡邕因直言得罪权阉,被诬陷下狱,最终判了个“减死罪一等”,举家发配朔方徙边。
更有江湖传言说,政敌派出刺客,蔡邕一家已在流放途中遇害……
还有人说要杀蔡邕的就是阳球。
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怎么会安然无恙地出现在涿郡?
为什么蔡邕会给自己的仇族求情啊。
“备……曾听闻蔡公徙边途中有凶讯传来……”
他话未说尽,但意思已然明了。
蔡邕脸上掠过一丝沉痛与无奈,隨即又恢復了平静。
他竖起一根手指置於唇边,轻轻“嘘”了一声,眼神示意刘备噤声,然后微微摇头,压低声音道:
“刘郎,其中曲折非三言两语能道尽。风雪寒夜,老朽携稚女奔波至此,已是人困马乏。不知……可否叨扰刘郎片刻,容老朽与两个孩儿在此暂歇脚力,避避风寒?”
老者的语气確实有些疲惫。
刘备突然想起,之前简雍喝酒时说了一句,祝玄德在边关平步青云,最好是来年再拜入一名士门下,得些经学师承……
这话就很奇怪了。
宪和虽然嗜酒如命,但他和益德还不一样。
这人鬼精得很,大智慧基本没有,小聪明却是极多。
反间折腾鲜卑细作,暗中搞死求財的宦官,搜集乌丸校尉贪墨的情报,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蔡公暗中来到代郡,只怕简宪和就是第一个知情者。
那他为什么一直隱瞒呢?
还有,这蔡家姑子又是怎么知道知命郎身份的?
八成就是宪和在这玩小心思了。
刘备压下心中万千疑问,料想宪和也绝对不会去害自己就是了。
无论眼前之人是否真是蔡邕,其气度风骨绝非寻常,更带著两个年幼女童在这风雪寒夜投奔,必是有难言之隱。
刘备连忙侧身,让开道路,深深一揖,语气诚挚而恭敬:
“蔡公言重了!寒舍简陋,唯余几间茅屋,些许炭火,怠慢之处,万望海涵,请!”
他做了一个郑重邀请的手势。
“多谢刘郎。”
蔡邕信步入屋。
楼桑风雪夜,远客棲巢来。
这看似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实则却关乎著刘备今后的命运。
此时少年玄德尚不知道,他此刻的仁善之心今后会给他的命运带来多大的助力。
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时,谁也无法將他停止。
……
“宪和在耍什么招?你不知道大兄一直在刻意隱藏知命郎的身份吗?”
回家的路上,面对关羽这般责问,简雍只是耸了耸肩。
“上战场杀敌冲阵,云长、益德比我厉害。”
“可论及结交四方士人,为我等今后铺路,你们俩加起来都远不如我。”
张飞挠头道:“什么意思?”
简雍笑道:“你们知道蔡伯喈在大汉是什么地位吗?”
“平日里,你我这样的人连他家的门都进不去。”
“可如今呢,沦为了逃犯,处处求人庇护。”
“锦上添,不如雪中送炭。”
“这可是玄德唯一翻身的机会。”
“只要抓住了蔡伯喈这棵大树……来日就没人再敢笑话他是一介乡豪。”
“等著吧,我看以玄德的本事,三两下就能把蔡邕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