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启程(2/2)

凛冽的寒意终於被和煦的春风取代,蛰伏的生机开始在大地上涌动。

然而,这万物復甦的时节,也是大汉官场暗流最为汹涌的时刻。

天下的豪强世族、郡县著姓,无不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或疏通人脉,或重金贿赂太守,只为为自家子弟博取一个“孝廉”的珍贵名额,敲开通往仕途的第一道门。

而那些已得孝廉身份的幸运儿,则覬覦著更高的“茂才”、“高第”等头衔。

至於那些已经入仕却滯留京都洛阳的郎官们,则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四处钻营,巴结尚书台的要员,期盼能被外放到一个富庶安稳的大县当县令。

家世不显、背景单薄的郎官,一旦听闻自己將被分配到幽、並、凉这等边塞剧县,往往只能躲在阴暗的官舍角落里默默垂泪。

最终黯然掛印,弃官归乡,靠著宗族荫庇勉强混个斗食小吏。

刘备没有选择的余地,对他而言,那风沙瀰漫、胡骑窥伺的边塞,正是他唯一,也是必须踏上的崛起之路。

大风起兮,尘土飞扬。

一行人马自涿郡出发,穿越右北平郡险峻的卢龙塞古道。

马蹄踏过尚未完全解冻的溪流,溅起冰冷的水。

山路崎嶇,两侧山崖上犹掛著未融的残雪。

眾人歷经数日跋涉,终於抵达辽西郡界。

刘备策马登上巍峨的白狼山,勒马远眺,但见山势连绵,苍茫辽阔。

顺著山脚下蜿蜒如带的白狼水(大凌河)向东北方向望去,一座依山傍水、略显孤寂的土城轮廓,隱约出现在视野尽头——那便是此行的终点柳城。

也是,张文远大破蹋顿之地。

熟悉边事的阎柔策马靠近,指著北方更远处的莽莽苍原,语气凝重地提醒道:

“辽西乃苦寒险恶之地,迥异於富庶安稳的涿郡。此地毗邻的可不止东部鲜卑。”

“高句丽人、濊貊诸部,甚至远方的倭人、三韩之眾,皆有可能出没於此。他们叛降无常,四面游动,如同草原上的风,难以捉摸。”

刘备剑眉微挑:“哦?辽西直面之敌,非止东部鲜卑?”

“正是如此。”阎柔肯定地点头。

“说来也怪,近些年北地气候越发酷寒,乾旱少雨,粮食难丰。鲜卑自檀石槐一统后,人口激增,原有的田猎畜牧已不足果腹,飢困之下,抄掠汉地便成了他们的活命之道。”

“去岁寒冬,那檀石槐为解决粮秣危急,竟渡海东击倭岛,掳掠千余家倭人,强徙至乌侯秦水(西辽河)畔,逼迫他们为鲜卑人捕鱼。”

阎柔的手指向柳城正北方向:“那乌侯秦水,便在柳城之北,近在咫尺啊!”

“说不定咱们第一个遇到的鲜卑部落,就是这些倭人呢。”

“乌侯秦水……”刘备喃喃重复,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如此说来,柳城周遭,实乃群狼环伺,险恶异常。”

“不过这样也好,风险越大,机遇就越大。”

“咱们出发。”

他马鞭轻扬,催促眾人沿著奔腾的白狼水河谷,继续向北挺进。

不多时,便踏入了辽西郡地界。

……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光和元年冬,又寇酒泉,缘边莫不被毒。种眾日多,田畜射猎不足给食,檀石槐乃自徇行,见乌集秦水广从数百里,水停不流,其中有鱼,不能得之。

闻倭人善网捕,於是东击倭人国,得千余家,徙置秦水上。令捕鱼以助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