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公竟渡河,雒阳旧事。(1/2)
第94章 公竟渡河,雒阳旧事。
六月,中原大地豆熟方过。
刘备一行人自幽州南下,经魏郡,终至黎阳渡。
时值汛期,黄河水势滔天,浑黄的河水裹挟著泥沙,奔腾向东,声如雷鸣。
黎阳渡口舟林立,梳杆如林。
漕船、客舟、渔艇混杂其间,船公的吆喝声、縴夫的號子声、浪涛拍岸声交织成一片。
渡口栈桥旁,几个赤膊的船工正在修补渔网,古铜色的脊背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好大的水势!”张飞望著汹涌的河水,不禁咋舌。
“这要是翻了船,怕是要餵王八了。”
关羽抚须沉吟:
“六月过后,河汛正急。听说上月东郡就有渡船倾覆,数十人葬身鱼腹。”
简雍闻言脸色发白,下意识地后退半步。
刘备却神色自若,吩咐道:“无妨,去找艘稳妥的陶船,多付些钱財无妨。”
反正上次在苏双、张世平手中,得到了不少『资助”。
最终刘备选定了一艘可载车马的大型陶船。
汉代过津时,以船只大小计算收费。
能运马的陶船,价格往往是寻常小船的好几倍。
但大船也有大船的好,可以与同行的商旅拼凑一船,人均摊下来倒也减了不少费用。
那船公是个黑精瘦的老者,脸上刻满了风霜的痕跡。
见刘备一行人人马眾多,特意將货舱腾出安置马匹。
张飞焦急道:“船公,你这船稳妥吗?”
老船公操著浓重的河內口音。
“客官放心。”
“老汉在这大河上摆渡二十年,什么风浪没见过。”
“儘管放心从行。”
漕船离岸,破浪而行。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刘备独立船头,但见河面宽阔如海,对岸景物模糊难辨。
河风猎猎,吹得他衣袂飞扬。
忽然三两雨点落下,在河面上激起细小的涟。
简雍道是:“落雨了。进舱避避吧。”
刘备却恍若未闻。
他出神地望著滔滔河水,思绪早已飘向远方。
这条大河是文明的中心,见证了太多歷史:商周革鼎,楚汉相爭,光武中兴——
如今,他也要跨过这条天堑,去往帝国的心臟。
雨丝渐密,在水面织就一层薄纱。
简雍嘆了口气:“可惜了,这趟走孟津渡上岸,一路上只能观水。若是走陆路,还能过滎阳、成皋,看看太祖爷当年战之所。”
刘备收回目光,淡淡道:
“备当年去过,无甚可看。昔日楚汉爭霸的古战场,如今已是壁垒萧萧,荒草姜姜。
“那些断壁残垣,远不如阳繁华实在。”
张飞插话道:
“阳究竟繁华在哪?这一路行来,俺看沿途景象,比咱涿郡好不到哪儿去!儘是些面黄肌瘦的百姓,破败的村落。”
刘备转身,雨丝打湿了他的眉睫:
“益德有所不知。东京天下,最繁华之地莫过阳、邯郸、临淄、成都、宛城。涿郡虽为一州之会,终究难与这些通都大邑相比。待到了阳,你便明白了。”
“差距不在沿途的村聚,而在城市中心。”
“那怎地这些都会里不见长安?“张飞追问道:“不是说长安才是太祖皇帝的都城吗?”
“不,太祖一开始也是想定都阳的,被娄敬劝回长安罢了。”
刘备的目光条然深远,语气沉痛:
“长安呢,自新莽末年便已凋零,千里无人烟。羌乱之后,境內多为胡人聚居。”
“就连西京列代先帝的陵寢,也早被羌胡、流寇盗掘一空了。”
“汉家龙兴之地,竟沦落至此。“关羽一声长嘆:“真是时无英雄!”
眾人默然。
唯闻河水奔流,雨打船篷。
陶船在波涛中艰难前行,终於在天黑前抵达孟津渡口。
但见岸边灯火点点,人影幢幢。
渡口规模宏大,码头由巨木搭建,延伸至河中数十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