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姑侄同朝(2/2)

老汉突然对著东宫的方向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头:“谢太子殿下!谢陈校尉!”

陈玄礼连忙扶起他,左脸的伤疤被风吹得有些疼,心里却暖烘烘的——这比任何封赏都让他踏实。

与此同时,政事堂里,李隆基正与太平公主商议漕运改革。案上的舆图摊开在江南,那里的粮船因韦后时期的苛捐杂税,已有半年没往洛阳运粮,百姓的米价涨了三倍,怨言渐起。

“我已让人查了,江南的漕运使是韦后的表兄,姓杨,贪墨了至少二十万石粮食。”太平公主的银簪在舆图上的运河处划了道线,“要不让华黔云去?他的秘云卫擅长查帐,定能查出些门道。”

李隆基的目光落在运河的入海口:“让他带著苏綰的药营一起去,江南最近闹瘟疫,正好让药营的弟子去防治,也能安抚民心。”他想起华黔云与苏綰的孩子快出生了,这次出差,或许能让他们在江南散散心。

三日后,华黔云的船队从洛阳出发,绕指柔的剑穗缠在船舷的木桩上,像在系住什么。苏綰站在船头,绿裙的裙摆扫过装药材的木箱,里面的金银与艾草散发著清香。她摸著微微隆起的小腹,突然对身边的华黔云笑道:“等办完这事,我们去西湖看看吧,听说那里的春天很美。”

华黔云的绕指柔突然出鞘,剑穗的红绳缠上她的手腕:“好,看完西湖,再去钱塘江看潮,让孩子听听浪声。”

船队的帆影渐渐远去,像片漂向江南的云。

洛阳的新政推行得越来越顺。均田制让农户有了地,漕运改革让粮价降了,连西域的胡商也多了起来,西市的驼铃声日夜不息,带来了葡萄与香料,也带走了中原的丝绸与瓷器。

百姓们都说,自太子殿下与太平公主共掌朝政后,洛阳的天终于晴了。街头巷尾传唱著新的歌谣:“隆基兴,太平寧,韦后亡,百姓生。”

东宫的偏殿里,陈玄礼的伤已大好,正对著铜镜练习束髮。左脸的伤疤虽还在,却不再狰狞,反而添了几分英气。他摸了摸腰间的紫藤叶,那半片枯叶被苏綰用蜜蜡封了,越发显得珍贵。

“玄礼,过来。”李隆基的声音从外间传来,带著笑意。

陈玄礼走出时,看见案上摆著套新的明光鎧,甲片上的纹路是新刻的,在晨光里闪著冷光。“这是给你的。”李隆基的手按在他的肩上,“明日早朝,你就穿著它来,我要正式任命你为左羽林卫大將军,掌东宫所有亲卫。”

陈玄礼的手抚过甲片的纹路,突然对著李隆基深深叩首,左脸的伤疤在晨光里泛著红:“末將……定不负所托!”

月光爬上紫微宫的角楼时,李隆基站在最高处,望著洛阳城的万家灯火。太平公主走到他身边,金步摇的珠翠在风里轻响:“你看,这江山,终於有了些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