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四手联弹(1/2)
夜已经压在音乐楼的屋脊上。
走廊尽头只留了两盏应急灯,冷白的光从玻璃门缝里渗进来,薄薄铺在地砖上。
琴房里只亮一盏顶灯,灯罩把光按低,反射在合页和黑亮的琴面上。
窗外操场的广播早停了,只剩空调低低的送风声和节拍器在谱台上不紧不慢地摆。
唐老师坐在旁边的圆凳上,袖口挽到小臂,手里拿著那本常用的记录本,目光沉静地落在琴键前的身影上。
江临舟独自坐在钢琴前,指尖正划过一段萧邦练习曲的快速音流。
空气里流淌著清泉般的声响,但唐老师的眉尖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停。”
声音不高,却像一根针定住了流动的音符。
江临舟的手悬在半空。
“音色太『平』了,”
唐老师用铅笔尖轻点谱面上方,
“这是『牧笛』,不是『瀑布』。每个音束的顶端,要有一粒透亮的光。
指尖重心再快一分,像碰到烫的键立刻缩回,但音不能断。”
他抬手在空中做了一个极轻快的“点-提”手势。
江临舟深吸一口气,重新落下手指。
这一次,快速跑动的音阶有了更清晰的轮廓和闪烁的质感,仿佛月光穿过颤动的树叶缝隙。
唐老师没再叫停,只侧耳听著,直到最后一个涟漪般的尾音消散。
“可以了。”他转向一直安静站在琴旁等待的陈雨薇,“雨薇,你接。”
陈雨薇坐下,调整琴凳高度,翻开另一份谱子巴赫的《二部创意曲》no.8。
她的手指沉稳,两个声部的线条清晰交织。
但唐老师在第二段復调展开时,轻轻叩了叩谱架。
“低声部,”
他指著一个需要突出却容易被高声部掩盖的对位动机,
“这里是『问句』,不是背景。右手的装饰音收掉两分力,给左手让出空间。让它站起来说话。”
陈雨薇点头,重新开始。
这一次,低声部的旋律线如同深色的丝绒,沉稳地从精巧的高声部装饰音下浮现出来,形成了真正的对话。
唐老师不再说话,只偶尔用铅笔在谱角记下极小的符號。
琴房里只剩下精密运转的復调织体和节拍器恆定的嘀嗒声。
当陈雨薇完美收束最后一个和弦,空气里仿佛能听见灰尘在灯光里缓慢沉降的声音。
“可以了,今天到这。”
唐老师合上记录本,他把铅笔横在指间。
两人同时吐了一口气。
唐老师看了看墙上的电子钟,夜里九点二十。
“这几天,期末进来了。”
他收起平时上课的语气,换成更慢也更直白的调子。
“练习很重要,但学习是根基。尤其对你们想走得更远的人来说。
独特的审美、扎实的文化底子、开阔的视野,决定的是你们的上限;
技巧只决定你们的下限。”
他顿了顿,目光在两人脸上停了一圈,
“所以从今天起到考试结束,適当减少练琴时间。每天慢练一小时。每天保留基础维持练习:音阶、琶音、哈农变速各十分钟;重点段落慢练。
其他时间,留给文化课复习。別逞强,別熬夜,十点之前离开琴房。”
这番话像鬆开了他们心中一根紧绷的弦。江临舟肩胛骨微微鬆弛,陈雨薇一直抿著的嘴角也缓和下来。
唐老师垂下手,像是要收课,又像是要加一笔什么。
他把记录本放回桌上,语气轻了一点:“还有一件事,等期末之后。”
两人的注意力又收拢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