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全网群嘲!用手机拍摄的S+级综艺?(2/2)
何炯的脸上,也掛著一丝苦笑。他安慰道:“老黄,既来之,则安之。你看,这里的空气多好,风景多美。就当是来忆苦思甜了。”
“我不需要忆苦思甜!”黄雷哀嚎道。
“我只想念我家里那带自动冲洗和烘乾功能的智能马桶!”
而另一边,沈清歌的状態,则完全相反。
她像一只被放出笼子的小鸟,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新奇。
她一会儿去摸摸那只被节目组提前安置在院子里名叫“彩灯”的公鸡,一会儿又兴致勃勃地跑到压水井旁,学著陈墨的样子,用力地压著水。
当清凉的井水,从压杆下哗啦啦地流出来时,她发出了银铃般的、开心的笑声。
“哇!出水了!陈墨,你看!我好厉害!”她像个孩子一样,向不远处的陈墨炫耀著。
陈墨靠在院门口的树下,看著眼前这幅景象,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他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让这些平时被镁光灯和无数助理包围著的明星,彻底脱离他们熟悉的环境,回归到一种最原始、最质朴的生活状態里。
只有在这样的状態下,他们才会卸下所有的偽装,展现出最真实、最可爱的一面。
“好了,各位联合创始人!”陈墨拍了拍手,將眾人召集起来。
“欢迎来到我们的蘑菇屋。从现在开始,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了。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想吃上饭,就得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劳动。”
他指了指院角的一大片玉米地。
“看到那些玉米了吗?”他笑著说,“那是我们晚餐的来源。节目组规定,每掰下一筐玉米,就可以跟导演组,换取相应的食材。”
“什么?!还要自己干活换食材?”黄雷的眼睛,瞪得像铜铃。
“当然。”陈墨拿出一张兑换表。
“一筐玉米,可以换一块五肉。半筐玉米,可以换五个鸡蛋。一个玉米……嗯,可以换一根葱。”
看著那张苛刻到令人髮指的兑换表,黄雷感觉自己的血压,又上来了。
“陈墨!你这是黄世仁!是周扒皮!”他指著陈墨,悲愤地控诉道。
“我们是来体验生活的,不是来当长工的!”
陈墨摊了摊手,一脸无辜:“黄老师,合同里写得很清楚,自给自足,自力更生。您可是签了字的。”
黄雷:“……”
他感觉自己,上了一条彻头彻尾的“贼船”。
就这样,在黄雷的哀嚎,何炯的苦笑,和沈清歌的好奇中,《嚮往的生活》第一期,正式开录。
没有剧本,没有流程。
陈墨只是將那几部手机,分別固定在院子里的几个隱蔽角落,又给了每位嘉宾一部,告诉他们“可以隨时记录任何你们觉得有趣的瞬间”。
然后,他便带著大部分工作人员,撤到了村口的另一处民居里,通过wi-fi信號,远程监视著蘑菇屋里的一切。
他给了嘉宾们,最大程度的自由。
起初,几位嘉宾还有些不適应。他们习惯了被无数的摄像机包围,习惯了按照导演的指令去行动。
但当他们发现,周围真的没有任何一个工作人员,只有几只偽装成装饰品的手机,和远处连绵的青山时,他们渐渐地,放鬆了下来。
黄雷认命般地捲起袖子,开始研究那个土灶,嘴里还不停地念叨著:“这火怎么生啊?这风箱怎么拉啊?何老师,快,去帮我找点乾柴来!”
何炯则像个大家长一样,开始收拾屋子,整理行李,还不忘安慰“备受打击”的黄雷。
而沈清歌,这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天后,则对著那片玉米地,犯了难。
她学著农民的样子,试图去掰玉米,结果不是用力过猛,把玉米秆掰断了,就是被玉米叶子划伤了手。
她有些委屈地坐在田埂上,看著自己那双弹钢琴的、上了巨额保险的手,现在沾满了泥土,还有几道红印子,她不禁有些怀疑人生。
难道,我真的,是个“废物”?
就在这时,一阵“咯咯噠”的声音传来。
她一扭头,发现那只名叫“彩灯”的大公鸡,正雄赳赳气昂昂地,踱步到她面前,用一种极其鄙视的眼神,瞥了她一眼,然后,迈著六亲不认的步伐,高傲地从她身边走过。
那一瞬间的“人鸡对视”,被角落里的一部手机,忠实地记录了下来。
沈清歌看著“彩灯”那囂张的背影,愣了几秒钟,然后,突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她觉得,这一刻,自己所有的天后包袱,所有的影后光环,都隨著这一声笑,烟消云散了。
她不再是沈清歌。
她只是一个连掰玉米都比不过一只鸡的,笨拙的,普通人。
而这种感觉,奇妙地让她觉得无比的轻鬆和快乐。
她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重新走进玉米地,眼神里,多了一丝不服输的倔强。
“我还不信了,我今天非得把你这筐玉米给装满了不可!”
远处的监控室里,陈墨看著监视器里,这真实而又充满趣味性的一幕幕,他的嘴角,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他知道,这档节目,成了。
它或许没有激烈的衝突,没有烧脑的游戏。
但它有生活,有烟火,有最真实的人性,和最温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係。
而这些,恰恰是这个浮躁的时代,最稀缺,也最宝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