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包税(1/2)

当吴志杰踏入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大厅时,扑面而来的热浪和喧囂让他微微眯起了眼。

参加宴会的人不少,吴家的子弟、在这场战事中表现出色的將领、新归附的本地华人势力的首领济济一堂。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喧譁。

而在靠近门厅的位置,几张案桌旁坐著的人,吴志杰却有些陌生。虽然也是华人面孔,但吴志杰確认自己此前並没有太多的印象。

向左右询问过后,他这才知晓这些人的身份,竟然是闻风而动,从宋卡、洛坤乃至更远的曼谷等地星夜兼程赶来的商人。其中不乏与吴家素有往来的潮州、闽南巨贾。

吴志杰眼神精光闪烁,稍一思索,便猜出了他们来此的目的。

包税权!

这可是北大年这块新出炉的、庞大的蛋糕中,最为肥美的一块。

在宋卡,乃至暹罗许多地方,包税制是通行已久的財政管理方式。官府將某一地区或某一项税收,如人头税、市场税、过路税、甚至赌场、鸦片馆的专营税等的徵收权,以一定的金额承包给有实力的商人或团体。

包税商预付承包金后,便拥有在该区域或该领域內徵税的权力,征多征少全凭其手段,盈亏自负。

对官府而言,这省去了繁杂的徵税过程和基层官吏的剥削,能快速获得一笔稳定的收入;而对包税商而言,则是暴利的来源,凭藉官府赋予的权力,再加上自身僱佣的武力,往往能横徵暴敛,赚的盆满钵满。

如今北大年初定,百废待兴,各项制度尚未建立。而这些商人在宋卡或其他地方尝到过包税的甜头,或是曾听闻过北大年富庶的商人们,哪还忍得住,在听到吴家拿下北大年的消息后,也不急著確认,率先赶了过来试图抢下头汤。

別看这时候北大年人口稀少,还全都是土人,但只论面积的话已经有了福建省的一成了。而且平原占比也高,日后认真开发潜力绝对是不小的。因此,这些人不想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毕竟,在宋卡吴家就是这么做的。

酒过三巡,场內气氛渐酣。

主桌上,吴文辉正与叶明远、林启元等本地华人首领谈笑风生,勉励他们这段日子为稳定地方做出的贡献。

这时,坐在次席上的一位圆脸富態、留著两撇鬍鬚的中年人端著酒杯,笑容可掬地站了起来。他正是先前在宋卡安置过產业的潮州巨贾——陈万利。

“吴公,少將军!”陈万利声音洪亮,带著商人特有的热络,“恭贺吴家此番旗开得胜,定鼎北大年!此乃我海外华人百年未有之盛事!可喜可贺啊!”他先敬了一杯酒,贏得一片附和之声。

放下酒杯,陈万利话锋一转,切入正题,脸上堆满“为君分忧”的诚恳:“吴公,少將军,这北大年新定,如今正是百业待兴,琐碎事繁多之时。尤其是这赋税徵收之事,千头万绪,琐碎繁杂,最是耗费心力。既要安抚民心,又要充实府库,实乃两难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