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丰收(2/2)
差別最大的就是工具。田里这些土人使用的是一种外形简陋,刃口短而厚实的小镰刀,刀柄很短,仅能容一手握持。土人们使用这种镰刀收割时,往往需要人深深弯下腰,有些匍匐,用尽力气才能顺利割下稻子,效率极其低下。往往只收割了一小片水稻,就累的满头大汗,动作迟缓。
收割好的稻杆则被堆积在田埂上,有幼童將其綑扎成直径约20厘米的小捆,看著是为了方便运送和后续的晾晒。没过多久,便有专人將捆好的稻捆送至几处乾燥的打穀场,吴志杰也率人上前查看。
这时的水稻还未晾晒完成,因此並未进行脱谷,不过在他细细查看了一番打穀场的工具后,眉头皱的更甚。专门的打穀桶或连枷,只有几块相对平整的大石头,结合记忆中土人的脱粒方式,吴志杰觉得这些大石头可能就是他们全部的工具了。
“太落后了!”吴志杰心中思量。
无论是工具、方式或者其他,都显得有些原始,这样的耕种简直就是在浪费土地。
这时,一直在田埂上四处巡视监工的吴家管事似乎发现了吴志杰一行人的身影,连忙上前来问候:“大少爷。”
“嗯,”吴志杰淡淡答道,隨后又询问著父亲的动向,“我爹他们呢?”
“回大少爷,”那管事连忙躬身指向远处、靠近一条引水渠的几块大田,“家主和四爷带著咱们从宋卡招募过来的漳州同乡,都在那边呢。那边地势高,田也整齐,能收得快些。”
“知道了。”吴志杰不再停留,带著隨从,沿著田埂快步向管事所指的方向走去。
走了约一刻钟的时间,吴志杰终於看到了他的父亲吴文辉,同时还有另一幅收割的景象。
几十个皮肤晒得黝黑的精壮汉子,正埋头苦干,他们裤腿高高挽起,动作麻利,三两下便能割下一捆稻子,效率与先前相比要高不少。
整个场面紧张有序,这些同乡虽也被汗水浸湿衣裳,但眼中却依旧有神,正专注地干著手中的活。或许对於他们来说,此时的劳累远比不上眼前丰收的喜悦。
吴文辉和吴天成站在田埂边缘的高处,正与一个领头模样的漳州老农交谈著,叶明远也在旁边,不时指著田里说著什么。
“爹!四叔!”吴志杰走上前去。
“志杰来了。”吴文辉转过头,看到儿子,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可好些了?”
“无妨了,爹。”吴志杰摆摆手,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眼前高效地收割场景吸引,“这边倒是快多了。”
“哈哈,那是当然!”吴天成笑道,隨后用力拍了拍旁边那位皮肤黝黑,双手满是老茧的漳州老农的肩膀,“老陈头他们可都是种田的好把式,在宋卡就一直给咱家种田,手艺利索的很,比那些土人强百倍。”
这被称作老陈头的憨厚汉子笑了笑,搓著手:“四爷过奖了。在老家,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干的,手熟罢了。这稻子长势不错,就是土人伺候的糙了点,要是水肥跟的上,再选选好种,收成还能多几成哩。”
他话里透露著些许可惜,或许在他们这等种了一辈子田的农人眼中,这边粗放的耕种方式实在有些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