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南洋的客家人(求追读)(1/2)
吴志杰很满意这两人的反应,抬手示意二人坐下。
他端起茶杯,又抿了一口,目光却在李茂才兴奋未褪去的脸上停留片刻,隨意开口道:“李兄言重了,都是同乡,互助自是理所当然。而且,这本就是做生意,你情我愿的事,算不得什么。”
“说起来,”吴志杰放下茶杯,將那金锭拿在手上把玩,“这金锭成色纯正,熔铸也规整,著实不错!足可见你们精炼手艺之精湛啊。”
他话锋一转,目光坦诚地看向李茂才,开口问道:“不过我听说,贵矿除了自炼一部分纯金锭外,大部分砂金还是熔炼成粗金块,直接卖给一些潮州、闽南商人?不知如今这条线上,是否还有富余的份额?”
吴志杰目光炯炯,意图明確,“若是有,我吴家也对这粗金生意颇有兴趣,愿意以一个公道的价格入手一些!”
见李茂才並未开口拒绝,吴志杰进一步说道:“而若是李叔公和矿山的兄弟们觉得可行,我们甚至可以长久合作!日后你们开採、提炼出的粗金,只要成色、分量符合约定,我吴家愿意长期稳定接手。
有多少,收多少,保证价格公道,结算及时。而且,你们要是愿意的话,可以直接以粗金来和我吴家交换铁器、布匹、药材等所需之物。到时还能省去金银周转之繁琐,不知李兄意下如何?”
砂金是黄金的一种天然存在形態,主要以细小颗粒或块状的形式埋藏在河流、溪谷的冲积层(砂、砾石层)中。而粗金则是初步提炼之后的產物,將淘洗出的粗金沙与汞混合,再加热之后,就能获得,这一过程较为简单,所需的人手也不多,因此大部分金矿主都是將黄金提炼到这一步。
而进一步的提炼所需要的技术就难一点,而且复杂的多,而从先前两人送出的礼物来看,布赖矿区这些客家人是可以做到这一步的。
然而,受限於人手,他们並不会做到这一步,往往是將开採出来的砂金初步提炼成粗金后,就往外售出,由更有实力的商人精炼。
如今吴志杰盯上的就是这笔生意,他先前大致计算过,如果以正常价格入手吉兰丹的粗金,在北大年精炼后,差不多能有两成的利润。
这利润虽然看起来不怎么高,比不上做香料生意的,但胜在没什么风险。
吉兰丹和北大年相距不远,吴家又获得了吉兰丹河通航的权利,到时候完全可以通过船只,沿河道而上,直接在源头收购他们產出的粗金,再沿海路运回北大年提炼,相当便捷稳定。
“长期稳定收购?以粗金结算?”
李茂才听完,眼前一亮,显然是对这个提议感到心动。他们开採提炼出的粗金除自己精炼一小部分后,大部分也是对外出售的,如今卖给吴志杰也没什么,只不过是换个卖家罢了。
而且,在吉兰丹这种高温、高湿、多雨的地方,粗金要是存放时间过长,很容易生锈或是发霉,到时候將给后续处理额外增加难度,价格也会低不少。若是吴家真能稳定购入金矿出產的粗金,那確实是个对双方都有利可图的提议。
“大少爷要是想购入一些粗金,那自然是可以的,如今还有些存货,大少爷若想要我们可以直接卖给你?”李茂才直接就点头答应了,按市场价卖给吴志杰粗金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矿区那些人想必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不过,”他话锋一转,却对吴志杰提出的长期合作的提议有所疑虑,“若是想要长期合作的话,却不是在下所能决定的。还需回去稟告叔公头,再与矿上诸多矿主商议之后,才能给大少爷回復。”
这个回答倒是没出吴志杰的预料,这种算得上重大的事情,哪是这两个人就能决定的。
他朗声笑道:“这是自然,李兄回去和李叔公、还有各位矿主商议就是。若是能达成稳定的合作关係,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至於具体的细节,可由李叔公与诸位兄弟仔细斟酌,价格、標准、交割方式,都可以商量著来,我就在此静候佳音了!”
李茂才见吴志杰態度诚恳,並未逼迫,心中也是鬆了口气,连忙应道:“多谢大少爷体谅,我定会把您的意思原原本本带回去,相信叔公头和矿山的兄弟们,也都会认真考虑的。”
正事谈得差不多了,殿內气氛也缓和不少。吴志杰命人重新添了热茶,看著眼前这两位形象鲜明的客家人,心中忽然一动。由於客家人和大陆本地人素来不对付,他对南洋客家人的了解可不多,眼前不正是个机会?
“刘叔、张兄、李兄,”吴志杰端起茶杯,状似隨意地开口问道,“说起来,我对南洋客家同乡了解不多。像李兄你们在吉兰丹淘金,六叔你们在北大年经营,不知其他地方的客家乡亲,都在做些什么营生?大家在南洋,想必也都不容易吧?”
刘秉忠作为本地首领,又是长者,率先开口,语气有些感慨:“大少爷问起这个,那真是说来话长了。咱们客家人,离乡背井,在南洋扎根,大多做的都是些需要下力气的辛苦活计。”
他看向李茂才和张阿財,“像张老弟、李老弟他们,在吉兰丹、霹雳这些靠近山林的地区,主要是开矿,淘金砂、挖锡矿的居多。”
李茂才接口,补充道:“刘老哥说得是!除了我们这些挖矿的,还有些客家乡亲在胡椒园、种植园、菸草园里干活。也有些在城里、码头开个铺子的,总之,都是靠力气和收益吃饭的。”
刘秉忠点点头,继续介绍道:“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比较多。除了吉兰丹、霹雳的矿山,西边雪兰莪的芦骨、双溪乌绒也有不少客家锡矿工。东边彭亨的林明,更是有名的锡矿大镇,主事的、干活的很多都是嘉应州(梅州)来的客家人。还有北大年周边,则是像我一样从赣南来的,主要做些小买卖或者手艺活。”
“哦?彭亨林明也是嘉应州的客家人在主事?”吴志杰適时地抓住了这个信息,仿佛不经意地追问,“那婆罗洲西边的兰芳呢?听说也是嘉应州地客家人建的,规模不小,领头的是叫罗芳伯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