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收尾(2/2)
吴志杰描绘出的“授田安家”、“安稳富足”的景象,对於他们许多矿工及其家属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
他愣了片刻才回过神来,郑重抱拳道:“大少爷仁义,茂才定会將此天大的好消息带回矿上,一字不漏地告知叔公头和所有兄弟,相信不久便有同乡心动,前来投奔!”
就连没太听懂的张阿財,此时也露出憨厚的笑容,连连点头:“好!好!种地好啊!”
看著三人激动又有些郑重的反应,吴志杰心中也是一喜。
他对客家人没什么偏见,或者说对南洋地区的任何华人都没什么偏见,南洋很大,足以容纳各地区的人在此安居乐业。
如果能爭取到客家这一重要而坚韧的群体,不仅可以充实北大年的人口,也会使吴家在南洋的统治基础越来越牢固。
“好!那就有劳三位了!”吴志杰拱手送別。
目送著心思激盪的三人离去,吴志杰独自站在殿中,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无论是砂金还是这些客家移民,都算得上是不错的收穫。
不过他並没有沉浸在这收穫的喜悦之中,而是接著先前的工作,朝城外走去,城郊的收割还在继续,水利的勘探也未结束,他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
而在吴志杰沉迷於北大年的復兴大业,兢兢业业奋斗时,北大年所发生的一系列变故的余波,也终於朝外扩散,顺著商人的船只,在南洋其他地区流传开来。
暹罗,曼谷。
这个原本只是湄南河下游的一个小型河滨聚落的地方,在三年前,拉玛一世上位后,成为了暹罗却里克王朝的首都。不过,虽经歷了三年全速的发展,但此时看上去仍然只是个小城市,远比不上暹罗歷史上的其他几座大都城。
如今,暹罗仍被缅甸入侵所带来的战爭阴影所笼罩,但此时的曼谷並未受到多大影响。
河岸两畔,高脚屋中,已经冒出缕缕炊烟,正从屋顶升起;湄南河上,长尾船载著大米、柚木穿梭;三聘街上,显眼的店铺中,华人商贩清点著从广府运来的丝绸;荷兰商站的旗帜也在码头的一角轻轻飘扬;远处的僧侣们则赤足走在石板路上,接受沿途信眾的布施。
一切都是那么的安寧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