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君臣斗智!房玄龄的小算盘!魏徵的震惊!(2/2)

见到房玄龄与魏徵之后,李世民直接了当地说道。

闻言,房玄龄与魏徵没有露出任何震惊意外之色。

全国性的科举考试,起源於隋朝。

隋朝二世而亡,实施科举制度也没多少时间。

而他们大唐的科举制度,是延续隋朝的科举制度而来,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很正常。

“敢问陛下要如何完善呢?”

房玄龄率先开口问道。

闻言,魏徵集中了注意力,他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感兴趣。

在决定召见两人之前,李世民已经根据李逸所说的那些完善大唐科举制度的办法,確定了大唐科举制度的改革內容。

总结起来,就是:

一、科举扩招,增加每一届科举的录取人数。

二、取消“公荐”这一录取方式。

三、糊名、誉录、锁院,以及进行更严格的搜身检查措施。

四、取消释褐试,只要在省试中举,就能入朝为官。

五、增加殿试。

听著李世民的一点点讲述,房玄龄与魏徵这两人脸上的震惊之色越来越浓。

他们以为李世民只是要对科举制度进行微调,哪曾想到,李世民这是要大改特改啊!

那么,如此改,是好是坏呢?

房玄龄与魏徵两人在心中快速思考起来。

便在此时,李世民开口问两人道:

“两位卿家,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回稟陛下,臣完全赞同对本朝科举制度照此进行完善!”

魏徵开口回道。

他向来说话直爽,心中怎么想就怎么说。

李世民所说的这些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他是真心觉得好。

不仅能让科举考试更加公平,而且还能为朝廷选拔出更多的人才。

在魏徵说完自己的意见后,房玄龄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陛下,臣也以为,这些完善本朝科举制度的办法非常好。”

“不过,取消公荐与释褐试这两点,臣以为有待商榷。”

“公荐能为朝廷挖掘出更多的有用之才,直接废除可能不妥。”

“至於释褐试,臣以为也有必要保留。”

“读书读得好的人,不一定適合为官,让吏部再考核一次,可以避免挑选出更好的人才。”

听完房玄龄的这番话,一旁的魏徵脸色平静,心中却冷笑几声。

別看房玄龄说得义正词严,但他心中很清楚,房玄龄心中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

房玄龄出身清河房氏,属於名门望族。

房玄龄的夫人,更是出身顶级门阀五姓七望的范阳卢氏。

清河房氏与范阳卢氏,又同属山东士族。

而无论是公荐,还是释褐试,都是门阀世家可以用来操控科举的手段,房玄龄自然希望此二者保留下来。

“房相此言差矣!”

“科举事关朝廷选材,必须要最大程度保障公平。”

“而公荐的存在,確实是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我赞成取消。”

“至於释褐试……”

魏徵想了想,开口道:

“可以用陛下所提的殿试代替,殿试不合格的,不能为官。”

虽然魏徵觉得房玄龄心中有小心思,但他並不会因此就全盘否定房玄龄的观点。

会读书的人不一定会做官,这个確实是有道理的。

待魏徵说完自己的看法后,房玄龄开口反驳道:

“关於公荐,我觉得魏相的看法有失偏颇。”

“有资格公荐的人,都是得到朝廷认可,德才兼备的台阁近臣,看人的眼光很准,他们推荐的人才,定然都是可用之才。”

“本朝立国以来,通过公荐获取了不少人才,这些人也为朝廷立下了不少功劳。”

房玄龄的这一番反驳魏徵的说辞,李世民很熟悉。

因为针对公荐这件事,他昨日在李逸面前说的话,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於是,李世民就想到了李逸当时的说法。

“房卿家的话,確实有道理。”

“朕第一次听到有人建议取消公荐的时候,也是这样对他说的。”

“然后,他说了一句话,朕觉得很有道理。”

停顿了一下,李世民缓缓念出了这句话:

“只有制度公平与规则公平,才能带来最大的公平!”

“此言大善!”

魏徵当即开口赞道。

这句话直接点明了公荐对於科举规则公平性的破坏,堪称是一针见血!

“房相,你以为此话有理吗?”

魏徵转头问房玄龄道。

“確实有理。”

房玄龄很爽快地回道。

他可以说是李世民手下的头號谋臣,眼光见识都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魏徵能明白“只有制度公平与规则公平,才能带来最大的公平”这句话的意义,他当然也能明白。

相比他反驳魏徵的理由,这句话反驳之语无疑站在了更高的层面。

这时,魏徵忍不住又称讚了一句:

“陛下,向你进言的那个人,真是见识非凡!”

闻言,李世民龙顏大悦。

作为一个父亲,听到有人大力夸奖自己的儿子,他当然会感到高兴。

“魏卿家说得没错,他確实是非凡之人!”

“朕今日所说的这些完善本朝科举制度的办法,都是他提出来。”

李世民又爆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他此时的状態,很像那种想要显摆自己儿子很厉害,让其他人震惊羡慕的老父亲。

而他的目的,也达到了。

房玄龄与魏徵,果然被他说的这个信息震惊了。

他们很客观的评价,李世民今日提出的这些完善科举制度的举措,非常厉害!

两相一对比,大唐目前的科举制度就显得太粗糙了。

而能提出这些举措的人,眼光见识自然是极其高明!

单论对科举这件事,房玄龄与魏徵认为这个人的眼光见识,还在他们两人之上。

“陛下,如此大才,朝廷要重用才是,不知是朝堂哪位同僚的献策呢?”

房玄龄很好奇地问道。

他觉得向李世民献策的这个人,应该与他一样,是朝堂重臣。

一旁的魏徵,想法也与房玄龄差不多。

然而,李世民的回答,却让两人直接惊呆了!

“给朕提出这些建议的人,並不是朝堂之人。”

李世民摇头回道。

接著,他一字一句地说道:

“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