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十五年之期將满!长安城有大事!(2/2)

李逸笑著回道。

这个问题,他其实也回答不上来。

在原本歷史时空中,封德彝的真面目被揭穿,要等到贞观十七年的时候。

那时,治书侍御史唐临不知从何处得到了线索,在朝堂上向李世民弹劾封德彝,並拿出了封德彝进奏唐高祖李渊的记录,以及封德彝劝李建成杀李世民的密信,公开曝光了封德彝两面三刀的行为。

然后,李世民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堂堂天可汗,被手下的臣子玩弄於股掌之中,这他能忍?

自然忍不了!

於是,李世民不仅將封德彝的諡號由“明”字改为“繆”字,而且还黜其赠官,削所食实封,把先前对封德彝所有的赏赐一併收回。

虽然李逸作为穿越者,知道八年后的这段歷史,但他真不知道唐临是怎么知道这事的,史书中也没有记载。

所以,他只能含糊回答魏徵的问题。

而魏徵以为李逸不想或者不方便透露消息的来源,便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岔开了话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李郎君真是出口成章,果然是文采斐然!”

“魏相谬讚了。”

李逸客气了一句。

李世民在听完封德彝的反骨仔事跡之后,无心再继续留在李逸家了。

他要安排人彻查封德彝曾经的事。

本来,他最近还打算授予封德彝的儿子封言道承议郎一职,让其正式踏入朝堂以酬封德彝曾经的功劳。

但此时,李世民决定先搁置此事。

等查明封德彝是否有做过李逸说的这些事再说。

虽然他相信李逸不是会说谎的人,也没有说谎污衊封德彝的必要,但凡事都要讲证据,尤其事关朝廷曾经认可的功臣。

如果没有证据就对封德彝秋后算帐,那么是会引起朝堂非议的。

“等找到了证据,朕定不会轻饶了封德彝!”

李世民的眼中闪过一道厉色。

接著,他站起身来,对李逸说道:

“我与你姨娘还有事,就先走了。”

他的话音落下,魏徵与程知节也跟著说要走。

李逸赶紧装了两袋子千层酥饼,將其中一袋先递给了长孙皇后:

“孙姨娘,带点酥饼回去吃。”

等长孙皇后接过这一袋后,李逸把另外一袋酥饼给了程知节:

“程伯伯,把这一袋酥饼给瑶妹妹吧。”

“好。”

程知节笑著接过了李逸手中的袋子,顺便挑衅地看了魏徵一眼。

那意思仿佛是:看,二皇子还是更喜欢我女儿。

魏徵暗暗鄙夷了一番程知节后,开口对李逸说道:

“李郎君,你这是厚此薄彼啊,玉儿可是天天忙著为你收集瓣用作香水原料……”

“魏相言重了,我这不是没来得及吗,现在我就给魏姑娘装一袋。”

不等魏徵说完,李逸便明白了,他赶紧又装了一袋千层酥饼递给魏徵。

接过袋子,魏徵斜了程知节一眼,一切皆尽在不言中。

一旁的长孙皇后见状,心中颇为欣喜。

看来,无论是程知节的女儿,还是魏徵的女儿,李逸只要想娶,都没问题了。

隨后,李世民等四人一起离开了李逸家。

走出李逸家所在的巷子后,李世民沉声对程知节与魏徵说道:

“今日之事,切记不要外泄!”

“明白。”

程知节与魏徵郑重无比地回道。

这时,长孙皇后又开口对两人说道:

“明日,让程瑶与魏淑玉进宫一趟,我想与她们聊聊。”

“好的。”

程知节与魏徵齐声回道。

然后,两人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斗志。

很显然,皇后娘娘这是要帮二皇子提前考察正妻人选了。

他们做出了一个共同决定,回去之后,一定要在不暴露李逸身份的情况下,好好跟自己的女儿说说,让她们明日进宫之后好好表现。

让程知节与魏徵各回各家后,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回到了皇宫。

然后,李世民把暗中调查封德彝的事交给了百骑大统领李君羡。

干这种事,百骑很拿手,他相信李君羡会很快找到封德彝当初两面三刀的证据。

……

翌日。

程瑶与魏淑玉来到皇宫。

长孙皇后考察完两人之后,觉得都挺好。

於是等到李逸回宫之后,让李逸自己做决定。

又过数日。

李君羡查明封德彝当初確实暗中背叛了李世民,並找到了封德彝当初劝阻李渊不要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密报,以及封德彝劝李建成杀李世民的密信。

收到李君羡的稟报,並看到这些密报与密信之后,李世民怒不可遏。

在第二日的朝会上,李世民將这些密报与密信公之於眾,並痛斥封德彝的恶行。

经过李世民与群臣商议后,最终定下了对封德彝的惩罚。

李逸从程知节口中得知这些惩罚措施之后,发现与他知道的原本歷史时空对封德彝的处罚差不多。

黜其赠官,削所食实封,把先前所有的赏赐全部收回。

就有一点有所区別,原本歷史时空中,李世民將封德彝的諡號由美諡“明”字改为恶諡“繆”字,而这一次,李世民是把諡號由“明”字改为了“繆丑”。

嗯,多了一个“丑”字,也是古代知名恶諡,程度更胜单独的“繆”字。

至於封德彝为什么为被提前清算一事,李逸也询问了程知节。

而程知节为了替李世民隱瞒身份,很乾脆地认了这事,说是他把李逸说的话转述给了当今陛下,然后陛下令人彻查的。

对此,李逸表示程知节干得漂亮,因为对於封德彝这种二五仔,李逸也挺反感的。

虽然其已经死了,但也很高兴看到其被提前清算。

……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又是一段时间过去。

在距离李逸在民间十五年期满回宫的日子越来越近的时候,长安城又有一件大事发生。